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

2009-01-14 08:11王占九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职英语构建

[摘要]文章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论述了高职英语专业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必要性及意义。第二课堂是联系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桥梁和纽带。英语第二课堂应以能力为本位,实行“主导+主体+任务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的指导优势,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第二课堂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系统内的社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从多个角度建构英语第二课堂。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 能力 体系 构建

[作者简介]王占九(1965- ),男,吉林敦化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英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91-02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关键,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着重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育方面,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形成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但是,由于英语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的综合能力仅在课堂上是得不到完全的培养和锻炼的,英语第二课堂是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既是对英语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又是学生进入第三课堂(岗位实践)的重要准备。英语第二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可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表演大赛和英语讲故事比赛等渠道在第二课堂中开展英语学习。但目前,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表演大赛和英语讲故事比赛等往往都是各自独立的活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因此,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第二课堂体系。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第二课堂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构建主义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学习者必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会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意义。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前者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后者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尽可能真实、接近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劣势就在于缺少一个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情境,如朗读英语、用英语交谈、听英语歌曲、看英语影视节目、英语演讲、英语口译和笔译以及英语戏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接近真实英语交际的环境,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语言信息输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发展英语语言技能。

其次,英语第二课堂能够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学习任务。“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思维,而完成学习任务必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参加英语演讲、口语竞赛、论题会话、英语剧本编写以及英语短剧表演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都是开放的和可探究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次,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把学生组织起来参加活动,使其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十分重要。维果斯基曾指出,学习是一种社会体验。学生在协作学习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构建。在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参加小组活动,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如参加英语辩论赛、英语沙龙以及英语短剧表演。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得到主动有效的输入,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构建,形成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英语第二课堂还是连接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桥梁纽带,学生在第二课堂形成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素质能力,从而为进入工作岗位,形成工作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展示成果提供了机会。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参加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原版电影配音、英语歌曲演唱以及英语短剧表演等竞赛,展示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构建者,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培养了各种能力。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成

英语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在任务驱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浓厚校园英语文化气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展示英语学习风采,发扬合作探究精神,陶冶跨国文化情操,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英语第二课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是主体,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角和学习任务的完成者,但是教师仍然起到指导、监督和评价作用。教师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是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同时还是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亲密伙伴,教师在第二课堂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英语第二课堂可采取“主体(学生)+主导(教师)+任务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和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联动,以便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欲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形成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体系可由英语学习俱乐部统领,俱乐部可下设各英语社团或协会,从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方面组建英语社团或协会,包括英语口语协会、英语读写社、英语短剧社、英语杂志社、英语影视社、英语翻译社、英语晨读社等。这些社团或协会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一个或多个英语社团或协会。

第二课堂活动是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通往第三课堂的桥梁和纽带。“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语言实践。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讲解所占用,因此仅靠课堂上的那点输入和输出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外语学习要求的”。第二课堂可以解决学生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英语语言输入、输出机会的不足而造成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缺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因交际时间的限制性、语境的非真实性、角色的强迫性、目的的虚拟性等原因给学生语言输出造成的障碍。第二课堂开展的任务型活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挑战性和互动性,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生理、认知、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获得了充分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展示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所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知识传授型活动,如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专题讲座、英语戏剧表演技巧讲座和英语短文快速阅读技巧讲座等;第一课堂延伸型活动,如英语演讲、专题讨论等;基本技能培养型活动,如英语晨读、英语征文、英语翻译练习、英语专项阅读等;影视欣赏型活动,如英语歌曲演唱、英语影视欣赏等;英语语言能力展示型活动,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口语竞赛等。

四、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意义加工的主动构建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知识,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它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注对象转变为发现信息、主动参与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高职英语专业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也要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在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获取的语言知识和信息,巩固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英语专业“主体+主导+任务型活动”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颜,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5]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6]严轶伦.第二课堂对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王金梅.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2(5).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高职英语构建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