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丽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8-0027-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脑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故及时的出诊。科学的现场抢救,妥善安全的转送,不但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为抢救治疗争取时机,还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抢救的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年龄35~86岁,平均57岁。其中急、危、重症患者4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5例,有冠心病病史26例,有糖尿病史9例,脑梗死病史6例。59例进行了院前急救由急救车接回,26例为患者发病后自行送到医院就诊。
1.2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发病于疲劳,情绪波动等活动状态下,极少数发病于夜间睡眠或安静状态,本院85例患者情绪波动状态下发病23例,活动中发病45例。安静状态下发病17例,发病后表现为头痛76例,呕吐68例,言语不清38例,意识改变43例,大小便失禁27例,双侧瞳孔不等大45例,偏瘫4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1例,巴氏征阳性52例。头颅CT检查壳核出血63例。脑干出血13例,小脑出血9例。
1.3急救方法由急诊科医生、护士和司机组成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后迅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和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口腔呕吐物,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点滴,必要时联合使用速尿20~40mg,尽快脱水降压,呼吸心跳骤停者现场心肺复苏抢救。经现场救治即可转送人院,转送时患者头向一侧,尽量减少头部晃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随车人员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及时与院内急诊科联系,通知CT室和相关科室做好急诊救治,尽量缩短院内急救、检查和转送入科时间。
2结果
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59例经急救车接回进行了院前急救者,仅有1例因病情重、出血量大,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6例未经院前抢救者有3人死亡,其余81例均在积极的急诊抢救下顺利人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未经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者。
3讨论
3.1准确诊断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和前提,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院前急救及转送的主要对象,院前急救不同于医院内的抢救,其特点是情况紧急,现场急救条件差。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等,我们一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及突发的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明显的血压升高等表现,基本上可以做出正确诊断,从而进行治疗,但还需要与低血糖、颅脑外伤、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相鉴别。
3.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有意识障碍患者最紧迫的抢救措施,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并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防止窒息。
3.3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主要是早期血肿占位效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死亡原因多由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因此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点滴,每6~8h1次,可同时应用速尿20~40mg静脉推注,两者交替使用,维持渗透梯度。
3.4控制血压脑出血时血压升高,是在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为了保证脑组织供血出现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下降,故应首先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但血压过高时容易增加再出血的危险,应及时控制血压。降颅压治疗后,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时,应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可不必使用降压药,以防止因血压下降过快而造成脑的低灌注。加重脑损害。
3.5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意识现场抢救是急诊患者能否获救并减少并发症的基本保证,而时间就是生命,这在现场急救中显得非常具体而突出。如心肌梗死有40%-50%患者因得不到及时的现场救治,会在最初数小时内死亡。严重交通事故有2/3以上在发生事故的25min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因此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是正确及时的救治能最大程度抢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采取一定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