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指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价值观念、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国情、环保、美育等方面的教育,这是化学教学中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层次和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教课过程,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也要深入、透彻,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上《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节课时,让学生领略我国人民在化学方面在化学化工方面的成就——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隋朝时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火药,唐朝时火药应用在军事上,火药的发明比大名鼎鼎的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在1867年发明的火药早差不多一千年;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等。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外国的侵略,统治阶级的黑暗反动,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大大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化学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原子弹、氢弹、导弹的试验成功等等。教师要捕捉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社会我国化学方面的成就对比,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把思想素质教育体现在情景诱导之中。例如“分子和原子”一节时,当做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概念的结论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泉源,是直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分子概念时,可增加蔗糖溶于水的学生实验。先叫学生观察烧杯中的水的颜色、状态和品尝水的味道,然后让学生将蔗糖放进水里,观察蔗糖的溶解和扩散现象,再品尝蔗糖溶于水后的味道。这种鲜明的实验现象是可感的美的形象,在这美的形象之中,包含着“分子”的概念。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现象,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来丰富想象力,进而发展到抽象思维,确信微观世界里分子真实的存在。这样通过实验讲解学生感到亲切、易懂,也很自然地渗透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学生感受仪器形状的和谐美时,引导学生感受实验装置的造型美,在教师严谨规范的操作中感受科学的操作美,实验完毕进行整理中感受整洁美,培养美感意识,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追求美,克服实验过程的随意性操作以及某些错误操作,在鉴赏美的同时积极动手去创造美。在进行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种课外教育教学活动,使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思想素质教育与活动熏陶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程度。如举办化学家事迹报告会,从化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祖国的科学事业中,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感染和启迪;创办专刊,展示祖国化学化工成就,赞誉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工厂农村,了解工农业生产情况,了解水污染、空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等,使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总之,化学教学的实践证明,只有将化学知识与思想素质教育一体化,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不但不会浪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从而使化学知识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