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敏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的一个良好形式,对增加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等人文学科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突出艺术性与灵活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
一、音乐教学与古诗词艺术的整合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说明古代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与音乐在韵律、形象、节奏等方面具有共通点,“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这是其它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
诗歌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如果根据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删改一些学生不喜欢的歌曲,每学期挑选二至三首古诗词歌曲进行教授,如在高年级教授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苏幕遮》、汉乐府《木兰辞》;中年级教授王维《红豆》、李煜《虞美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低年级教授杨万里《小池》、孟浩然《春晓》,往往会在音乐课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另外,将古代曲谱利用现代音乐技术手段进行再创新,利用诗词作为歌词而制作的流行音乐,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如邓丽君的《淡情幽情》专辑、杨小林的《绿蓑衣》专辑、林虹的《欲去又依依》、《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160首》等等都可以作为古诗词音乐教学的经典资源。用音乐的方式让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用诗歌提升音乐课堂的品质,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激活了音乐课堂。
二、音乐教学与舞蹈艺术的整合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毛诗序》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舞蹈语言辅助音乐教学,即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 此外,借助优质的舞蹈创编还能激发学生表演和创作的热情,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而通过舞蹈赏析则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加深感受和理解音乐内涵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孩子们在音乐课中是最容易兴奋的,因为在课中他们能发挥和展现他们自己的表演才能,有唱有跳。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萤火虫》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萤火虫飞舞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小萤火虫上下飞舞。如果在音乐课中对孩子进行舞蹈律动的训练,能够使他们实现躯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音乐教师可以自编《动作模仿操表演》,对各种动物进行形象加工,动态模仿,同时还注意事物外形动态,特征的节奏感及形象化的体现,使孩子们跳起来如临其境,如仿其形,天真活泼,富有情趣。如:模仿小鸭子的“鸭子步”、小毛驴的“甩鞭”和跑跳步、小兔子的蹦步……在音乐课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分小组对某首歌曲进行编创,从这种小小的练习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对作品的展现也体现了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对他们编创作品中的具体动作进行修正。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在身躯上得到了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昂扬的学习兴趣。
三、音乐教学与游戏、情景剧的整合
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音乐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使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可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行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相关的本领,体会到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胆识,增强自信。又如《摇篮曲》一课,老师可以抓住小朋友想学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
美术与音乐交融的前提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一样,人的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条件和环境。例如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分角色动手制作小猴子、小鹿、小鸟、蜗牛的头饰。课堂上,先播放准备好的几段小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选择一首清新优美的音乐来表现音乐剧开始的情形,选择一首缓慢、稳健的乐曲表现慢吞吞的蜗牛的形象,选择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表现小猴子、小花鹿、小鸟等形象。出示响板、木鱼、舞板、串铃等打击乐器,示范演奏,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感性的印象。再请学生选择恰当的乐器表演音乐中描绘的情形:舞板表现小猴子的笑声,响板表现小鹿在笑和跳动,串铃表现小鸟在笑和飞的样子。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进行表演,展现音乐剧的故事情节。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注重将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育形式,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 还能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的快乐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音乐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朝阳三小)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