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英语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教学策略,全身心地占领课堂,以响应时代的呼唤,深化教育改革。
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如此一来,课堂效率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转变曾经的低效率课堂,创设成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呢?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多设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思维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运用新的语言、材料,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如在讲授“住院”这个句型时,有的同学对用“in hospital”提出疑问,并坚持用“in the hospital”,其理由:一是hospital是名词,前面需定冠词修饰,如in the school;二是他在词典上见过“His brother works in the hospital”这个句子。我没有及时告诉他答案,而让同学把这个句子与课文进行比较,然后在小组展开讨论。同时,我则投影一个医生,指学生翻译“他在医院工作”,又投影一个病人,指学生翻译“他在医院住院”,在会心的一笑中,学生了解了“in hospital”和“in the hospital”的用法区别。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单调形式,这一教学手段已成为英语教学的瓶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保持学生永不熄灭的兴趣火花。 例如,在讲授“there be”句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屏幕上显示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一棵大树(画外音There is a tree in the garden)。随着镜头的拉近和一阵鸟鸣,树上出现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飞翔(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此时我问:“Who knows the meaning‘there is?”学生们心领神会,马上举起了很多的例子:There is abook on the desk……就这样,学生轻松的学会了“there be”句型。
如果我们很好地应用多媒体,将给教学带来很大帮助,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形象生动的视觉听觉效果、优秀的课堂设计会使课堂熠熠生辉。我们可以用简明的图片将课文框架做一介绍辅助教学,在放录音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或key word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去思考、去学习。在教新单词时,将单词相关的中文解释,倒句及有意义的图示等逐一展现,一目了然,不易忘记。
三、布置作业讲究科学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而不愿做,教师却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
从培养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协商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成功与自信。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则要以“本”为本,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的指导。
四、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具备的不应仅仅只是师生关系,同时应具有朋友的双重关系。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朋友,因为这类朋友在他们眼中知识渊博又善解人意,但也不可无严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只有具有较高师德,学生才会崇拜他,才乐于与之交往。我们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无不处处透着个人的情感态度,因此,对待每个学生不可存有任何偏见和歧视。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素质,我们应尽可能让他们有种成功的体验。反之,则有可能扼杀一个学生的前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成功的大门永远会向我们敞开。◆(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