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冰冰
摘要:建构有效课堂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度;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坚持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有效课堂;三维目标;教材整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师的主导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96-02
经验既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也可能成前进的桎铐。我们不断地追寻课堂的艺术价值,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而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应该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是我们更加地关注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
一、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度
新课程改革明确确立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所以在课堂活动中要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站在目标理念的高度进行课堂活动。
当前,有的教学活动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仍然单一的运用讲授法,复述教材的内容,知识再现再认;有的教学活动停留在知识与能力上,过程与方法没有从理性认识上引起重视,表现在说课授课上的教案中缺乏有效的体现,校优秀教案中甚至在市级公开课上文字设计上没有出现;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落实,学生没有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个体来体验来实现,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价值观的形成有待提高。
围绕目标理念组织教学,要处理好理论与教学的关系,要用新课程目标指导教学活动,教学要体现目标理念,力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程才能健康向前发展。
二、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
当前教师要加强的能力建设之一是收集加工课程资源。新教材属于课程资源的文本资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基与这一点,正确的态度应是要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活化教材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或更加学情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新知识不断完善和建构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新的教学情景,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感悟与思考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本组中在这点上做得到位的课,以阿雅的公开课《民主监督》较为典型,吸收老教师的上课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近年的”问题”官员为情景材料,探究相关问题,例”材料反映了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你认为可以把问题观员的家人资料爆光吗” 这些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材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发现他人的亮点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深受泉州教科所专家好评;另一典型整合案例问叶子主编的《09热点----三农问题》,该二轮复习卷在整合多份网络高考复习卷的基础上重新排版,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角度设置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很好的一份载体。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要做好夯实与创新的平衡。倡导创新教育,不能只注重创新的分析、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夯实是教学的基础,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实施新课程,应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开拓和发展,要加强对创新研究,找准夯实与创新的平衡点。在基础知识的夯实上,老蒋的组内PK课《两点论与重点论》可借鉴。该师的上课风格中能够非常明确地让学生明白“我这节课应该读些什么?记忆理解些什么?”,在这点上落实很到位。
合理使用课件资源。课件等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实教学三维目标具有重作用,近年来我校和我市政治组在使用课件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使用数量、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量频繁使用课件,导致教师把精力放在课件演示上,忽视思考,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当前课件出现的问题是:有的课件照搬教材的图示、文字、漫画,缺少创新;有的课件再现课本或练习内容,教师复述课件内容;有的课件情景材料过多,冲击教学。坚持课件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必须使课件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做到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真正统一。
三、坚持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
依据课改理念,近年课堂教学创设了诸如小组讨论、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正反方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内容活动化,从而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形式为内容服务,坚持教学内容活动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内容活动化,即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明白相关道理,如忽视了活动内容化,为了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
所以,必须处理好以下的问题。
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平衡。联系学生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生活。但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教学,教学活动不是现实生活的镜子,其间需要辨别与选择、提炼与提升,要处理好联系学生生活与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关系,使教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要符合教学实际要求。
课堂活动与课堂效益的平衡。一方面,课改要求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一个问题的生成,一个问题的解决,让课堂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为开公开课,设置情景过多,就事论事,淡化冲击活动内容化,或家常课时,由于探究学习需要花大量时间,而课时又有限,有限时间与教学内容发生矛盾,这时要关注的问题是有些框题可以合二为一课时。因此,坚持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必须处理好课堂活动与课堂效益的平衡。
四、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组织者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做为引导者,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选择时机,点拨夯实提升。
坚持自主学习和引导相统一。高三下的教辅课,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自主学习并不是自发学习,对学生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这样的教辅课有太多的缺限,课堂中的几点要求和必要的小测或默写、课堂中的个别指导和面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课堂中开展的正反方辩论,双方观点的片面性、绝对性的观点,教师要及时评析。学生自主学习是这样的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引领,而这也期待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坚持接受与探究学习交替使用。探究学习是当前课改的重点。接受性学习一般是静态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听讲时间多,自我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少。但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效率。课改并不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去代替另一种学习方式。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都是学生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二者虽不拿替代,但可交替使用。提高这两种方式的交替使用,引导学生。例,不是所有的综合探究课都要探究,择其一为探究学习,其它为接受性学习更符合当前的新课程安排和落实。至于有哪些内容应该是接受性学习则具体情况而定。
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预设指课前的教学设计,诸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情景问题、选择课件等。生成通常指互动中出现的问题、闪光点、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等。两者相辅相成,预设在前,生成在后,预设有导向作用,但服从与生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只有关注现实生成,允许“节外生枝”,解决旁枝斜出,因势利导,实现科学预测与自然生成的平衡统一。不能为了完成预设而对生成视而不见,我们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简单地完成预设,在这点上,不能以时间安排是否得当做为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扮演好优秀教师的角色。课才有活力,才是生态的和谐的课。而在处理生成问题上是任是我市每个成长型教师现在和将来都应该提高的能力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