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爱云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广和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和体验,从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呢?
一、建构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直接经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实际出发,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情景,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因此,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化感悟为知识,化文本为情景,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讨论反思、概括提升的生活化场景。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尝试将生活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三幅情景:①每逢新年、同学过生日,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礼物。家长无奈表示:“这样过节虽对家庭经济有压力,但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②小曾的着装总是怪怪的,服饰价格还不低,大兜小兜甚至还有许多装饰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③一些学生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攀比消费之风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随后组织学生对这些情景开展讨论,并提出一组设问:这三组情景各是什么心理?对这些消费行为我们怎样看待?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显然,这些情景就发生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消费现象的分析、思考,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②标新立异、展示个性的求异消费行为,需要考虑社会的认可程度。③攀比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我们要提倡培养求实心理的主导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商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搭建互动性教学平台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互动。教学互动是共存主体的一种信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实现互助互惠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当“小先生”,来讲身边的新鲜事、讲学习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讲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刚开始,学生对我的安排很不适应,常常出现冷场僵局,为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习惯,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在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渐渐有了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对课前这五分钟都非常重视,每次都要精心准备,非常投入地去表现。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我积极灵活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把严肃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关于“上网的利与弊”、“中学生是否应该携带手机”等辩论课上,课前预先布置论题,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材料,使其掌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同学们课前准备充分,致使学生参与交流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大胆的辩驳、准确的例证、精彩的评析,令我深刻感悟:学生确实像一座“富矿”,等待我们有效地挖掘。
三、提供探究性学习机会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不是被动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自我保护”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自读课文,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取相应的案例编排小品,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上表演:第一组通过一个中学生在网吧被人敲诈又敲诈别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表现了来自社会的侵害;第二组展现了一个老师体罚学生的情景,表现了来自学校的侵害;第三组通过一个孩子考试成绩差被父母棍棒教育的事例,表现了来自家庭的侵害。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生动感人,通过表演从中体验了遭受各种伤害的处境和心情。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析:首先就侵害的来源和造成侵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探研自身如何防止和远离侵害,最后探讨万一发生了侵害又该怎么办。可见,探究性情景的创设,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留出实践性教学空间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和反思中践行,只有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讲“公民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时,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校园生活中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缺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以书面方式交到校长室。通过正确行使权利及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反馈与处理,此次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