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增加,在中文版的《资本论》中一直被翻译为价值增殖,同时,这个价值增殖被视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这就排斥了社会主义价值增值的理论空间。然而,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价值增值,价值增值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价值增加的本来涵义就是超过预付资本或原资本的增加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值增加在中文中被译为价值增殖,是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和引申。正是这一误解,阻碍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价值增值 价值增殖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5-0188-02
自从《资本论》中文版产生以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价值增加(the expansion of value)就被翻译为价值增殖。后来的学者们对该价值增殖的涵义及其与价值增值的关系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终未达成一致认识。究其原因,在于学者们的努力仅局限于在新增价值既定译法的前提下来探讨价值增殖的问题,而未能更进一层,反思价值增殖这一词语本身的由来、合理性及其偏差产生的原因。正因如此,原有的译法一直在被沿用,以此为基础的错误论断也一直占据着政治经济学的统治地位。对原文的误译,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产生了两个问题:1、 价值增殖同价值增值应是怎样的关系?2、 社会主义经济中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有没有政治经济学根据?
本文试图厘清价值增加的中文翻译,剖析原有译法的错误所在,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价值腾出理论空间。
我们知道,相比中文与德文的关系而言,英文与德文因皆属同一语系——印欧语系,二者更相似、更接近、更一致、更吻合。所以英文版的《资本论》较之中文版的《资本论》更贴切于马克思的原著——德文版《资本论》。此外,德文版的《资本论》由穆尔先生、马克思的女婿艾威林博士和马克思的女儿艾威林夫人共同译为英文版,并由恩格斯亲自校对。其中穆尔先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年好友,深知马恩的精神世界和《资本论》的思想精髓,恩格斯曾说:“穆尔先生(马克思和本文作者多年的朋友,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部著作)”。(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页)所以英文版的《资本论》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笔者认为,价值量的增加,应该译为“价值增值”,而不能译为“价值增殖”,而所以被译为“价值增殖”,完全是由于国内学者的引申和发挥。理由有三:
1、价值增殖的本来涵义
所谓的价值增殖应该就是指超过预付价值或原价值的余额,并无什么神秘的东西
马克思在阐述货币转化为资本时曾讲:“More money is withdrawn from circulation at the finish than was thrown into it at the start. The cotton that was bought for 100 is perhaps resold for 100 + 10 or 110. The exact form of this process is therefore 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