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世说新语》 诗 诗话
摘 要:南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虽然是一部笔记体小说,却充满了诗情和诗趣,留下了许多诗作、诗评和诗话。这些丰富的诗料,充分展示了当时名士爱好引诗、说诗、评诗的风气,体现了晋人追求语言上的美趣风尚,不仅为后世文人写诗、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开启唐宋以来的诗话著述,乃至中国诗话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题材的小说,是晋宋间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所编撰,梁孝标注。内容记述后汉至东晋间人物的轶事琐语,分三十六门,分门别类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情趣。书中不仅有诗作、诗话,还蕴藏着丰富的诗料,许多内容到今天还为人们广泛运用。书中保存诗话资料较多的是《言语》、《文学》、《赏誉》、《豪爽》、《任诞》、《排调》、《轻诋》诸门类,其余好多篇,也都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保存了一些诗话资料。所涉及的内容不下百余则,如记述诗歌本事、赏评诗作或士人借诗言志等。如此丰富的诗话资料,是值得我们去发掘、整理与研究的。从中亦可进而探讨《世说新语》在中国诗话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书中诗话资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诗言志 赋诗助谈——多有风趣
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就有的一种风气。贵族参加政治、外交活动,常常引《诗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到了魏晋时期,这种风气在当时的政治、学术领域乃至生活中都相当普遍。《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例子。如: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言语》56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是《诗经·卫风·伯兮》中的一句,原诗意为丈夫在外行役,执着长殳做王的前驱。桓温引此诗表示走在前边做王的前锋,表自谦。而简文言“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是引《诗经·鲁颂·泮水》中的句子,原意为不论大小尊卑,都随鲁公行进。简文引用此句,表示谦让,实际是慑于桓温的威势。又如: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文学》3 P89
这里“胡为乎泥中?”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是说黎侯避狄失国,流寓在卫,其臣劝其归去的诗作。婢女引用此语意为“你为什么会在泥中?”表示她的学识与关爱。而另一婢女的答话“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语出《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居。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是说兄弟间不可依靠。这里用来表示“我有话要申诉,正逢主人发怒,故而受责”。这是活用《诗经》的绝妙佳话,此则故事也显示出郑玄家婢的博学与应对机敏。再如:
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桓语孙:“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荆蛮,敢与大邦为仇!”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排调》41
这也是引用《诗经》的例子。这里,引诗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表明政治观点或阐述学术见解,而是即兴偶发,以为助谈。引诗的态度,已不是严肃郑重,凝重呆板,而是幽默风趣,生动活泼。魏晋时期人们引诗的方法,显得更加信手拈来,不拘原义。这反映出引诗之风,较六朝有许多方面已起了实质性的变化。更值得注意的是,《世说新语》中引诗的范围,已不限于《诗经》,而是扩大到《楚辞》、《汉乐府》、魏晋诗乃至民谣。如: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豪爽》12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豪爽》4
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奔叛。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豪爽》13
以上几则短文所引用的句子分别为《楚辞》、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汉乐府》。这些资料表明,赋诗言志的传统虽然保留下来了,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风气的转换,人们不只引《诗经》,还引用《诗经》以外的许多诗作,《楚辞》、《汉乐府》、魏晋人的诗乃至民谣,引诗的范围较前代更广泛。这种变化,对推动诗歌的发展和诗话的创新,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即兴赋诗 凸显诗才——饶有情趣
《世说新语》中就许多记述诗歌本事之作,是诗话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类诗话资料除了《言语》篇以外,其它许多篇章中都有,为数甚多,如《文学》、《赏誉》、《夙惠》、《捷悟》等篇中就有许多则。内容丰富而精彩。为“本事诗”这类著述开了先河。如可以称之为千古绝唱的《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文学》66
有些诗作或述官僚豪强之间的争斗,或叙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如《惑溺》第一篇中讲孙秀作中书令时,同时杀了石崇和潘岳以泄私愤。当时石崇先被送到刑场,后见到潘岳,问:“你也落得如此吗?”潘岳说:“这可算是‘白头同所归了。”潘岳的《金谷集》诗中说:“投分寄石友,白头同所归”,这句诗竟成了谶语。
也有的叙述诗坛韵事,如顾恺之不仅以善画闻名于世,其诗才之敏也非他人可及,他还曾因诗才敏捷出众而获得桓温赏赐的两个婢女,被人传为佳话: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言语》85
《世说》中记载的诗篇,有的不完整,刘义庆选择的却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而且非常短小精练,且饶有情趣,如: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任诞》3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排调》5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文学》100
应该指出,笔者这里所称的诗是广义的诗,如上述引文有的好像并不是诗,如“《雪赞》”就是一种四字句为主的散文体裁,但又何尝不可说是诗呢!《诗经》不也多为四言吗?至于有的只一两句,也未尝不可说是诗。书中记载的诗话则更多,最著名的是谢安在下雪天出题考儿女的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言语》71
谢安的这个侄女就是谢道蕴,她聪明过人,善于吟诗作赋,号称一代才女。谢安侄子胡儿“撒盐空中”比拟大雪,形似,但缺乏神韵,谢道蕴用柳絮随风飞舞来比喻严冬的大雪,神妙无比。这个“似”是“神似”,切合晋人“以形征神”的审美旨趣。这也是谢安“大笑乐”的原因。这则故事固然是对谢道蕴这个女子的文学想象力的赞赏,其实也形象地说明了晋人的审美旨趣。《言语》篇中此类诗话还有不少。
再如,顾悦与简文帝同年,但是头发先白了。简文帝问他:“卿何以先白?”顾以诗相答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言语》57P53)顾氏的“白发吟”对后代影响很大,成了“叹老嗟卑”的一大门类,李白“白发三千丈”,杜甫“白头搔更短”,以及后来的“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等等。顾恺之从会稽回来,别人问他当地的风光如何。顾恺之也以诗相对:“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出言即诗。
当时的人不仅爱作诗,还善于作诗。作诗的范围很广,如夏侯湛作《周诗》、潘岳作《家风诗》、刘伶《酒德颂》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诗才和诗情。
三、品赏诗文 展示才学——别有雅趣
魏晋时期的人们不仅善于引诗、写诗,而且时常对古诗和今作进行鉴赏和品评。如: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文学》52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最佳”。
——《文学》101
这是评论古人古诗。还有评论时人的诗歌和评论自己或朋友的诗歌的。如: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其诗曰:“时迈不停,日月电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礼制有叙,告除灵丘,临祠感痛,中心若抽。”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文学》72
这可以说是最佳悼亡诗的鼻祖,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正是由此而来。又如:
庚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文学》75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文学》76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文学》84
简文帝称许询云:“玄度五言诗,可谓绝妙时人。”
——《文学》85
《世说》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充分显示出当时人对诗的喜爱程度和研究水平,诗已经成为人们尤其士族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为宋以后的诗话专集开了个好头。
恒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妖而浮。”——《言语》104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排调》61
像这样以诗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也体现了作者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
综观全书,文中所引的诗句、诗话,也多成为后人再创作的诗料。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曹植的《七步诗》就不知被称引了多少次,直到当代已故周恩来总理就曾用“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来谈“皖南事变”。后代的咏雪也多用羊孚诗意,有时还转化为对人的咏叹,如“冰雪心肠”、“雪肌花貌”等等,除此而外,《世说》中记载许多故事,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当时文人经常吟咏的题材,还有很多则是在刘义庆笔下才获得生命的新诗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给后代的影响十分大。许多诗话至今仍被人们吟咏不辍。如满奋畏风,虽坐在玻璃屏风后,仍十分不安,晋武帝笑他,他便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言语》20)。其他如“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言语》55)、“新亭之泣”(《言语》33)、“粗头乱服皆好”(《容止》12)。后人评李后主的词就是“粗头乱服,不掩国色”。谢道蕴的“咏絮才”和“林下之风”、张玄妹的“清心玉映”等等早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特别是《贤媛》中班婕妤、王昭君的故事更不知给后人提供了多少诗料,仅唐宋时代就有成百上千的诗作,如杜甫的“图画省识春风面,独留青冢向黄昏”;王安石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直到今天这两个题材仍为诗家词人百唱不厌。
《世说》为人们提供的诗料是大量的、新鲜的、生动的。同时,或鉴赏诗作,或评析佳句,或品评诗人,或议论诗风,往往一语中的,发人深省,在简括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真是异彩纷呈,俯拾即是,对诗文创作和批评(如后世的诗品、赏鉴)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古卫红)
2007年度江苏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世说新语与魏晋文化》,项目批准号: xky2007210
作者简介:齐慧源,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小说和戏曲的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义庆:《世说新语》,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3] 刘向:《说苑》中华书局,1956年版。
[4] 刘毓英:《世说新语新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 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 张仲谋:《词的体式与分类》,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