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2008-11-26 10:42张秀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科举制度朗读课文

张秀娟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孔乙己》。整个教学分为三大板块,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以品析小说中丰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再次围绕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整体教学实施】

第一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

1.朗读课文。布置演读任务,做好分工,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做好准备。朗读分为三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负责,具体任务是:自由组合人员,做好角色分工,课前进行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要进入角色,进行朗读;(2)体会所读角色的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心理活动以及思想感情。朗读课文要注意通过语境体现情境,再由情境体现人物心境,进而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朗读课文分工:第一小组读的内容为从鲁镇的格局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3人朗读)。第二组朗读的内容从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到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3人朗读)。第三小组朗读的内容从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评出优秀朗读小组和最佳朗读者。全班同学根据朗读要求和各小组朗读情况评选出一个优秀小组和三名最佳朗读者。

3.剖析孔乙己形象。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着长衫,是想显示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他是一个穷知识分子,是一个穷酸迂腐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一心为了功名,但最后连一个秀才也未取得,尽管如此,还是想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架子。而这样一个人却经常挨打,终日受着同乡人的任意取笑。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与封建观念的牺牲品。

第二板块:品析语言,把握人物心理活动以及人物个性特点。

1.叙述性语言。小说中一个酒客说道孔乙己偷东西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叙述:“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孔乙己如果在科举竞争中成为幸运者,变成了“孔举人”,酒客们断不敢任意取笑他。在酒客们的眼里,丁举人的东西偷不得,因为他是上等人。这段话显示了咸亨酒店周围的人们的思想里,存在着何等强列的封建等级观念。同时还有偷书不算偷而是窃,茴香豆的茴字几种写法的叙述,在不同程度上,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矛盾与痛苦,同时对人物的性格刻画起到了烘托作用。

2.动作性语言。动作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个“排”字,鲁迅先生用得出神入化,不仅表现了孔乙己在嘲笑他的人面前摆阔,傲视嘲笑他的人,还体现了他的迂腐与穷酸。九文大钱的排出,深刻地体现了人物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个性特点。

第三板块:围绕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提出辩论要求,做好辩论准备。辩论主题:

(1)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

(2)孔乙己的悲剧性格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3)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不是仅仅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阅读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辩论做好准备。正方观点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是社会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是仅仅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反方观点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个人原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不是社会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仅仅批判封建科举制度。

2.开展课堂辩论。正反两方根据辩题,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的辩论。老师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并用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是第三教学板块的主要内容,尽量让正反两方辩论充分。

3.教师点评,归纳综合。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不是仅仅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孤立看待。从整体上看,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他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作品主题不仅仅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而且还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总之,小说通过对一个备受封建教育制度戕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终日被人取笑做乐的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沉痛地提出了一个改变人民愚昧、麻木的精神面貌,对人民进行新的思想启蒙的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科举制度朗读课文
把握主题思想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青铜葵花》选段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