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艳群
摘 要:分析我国广电产业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广电产业布局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布局;电视;广播
1 我国广电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1 行政区划、条块分割
1983年以来,我国广电业形成的四纵三横的结构,把我国的广电业在空间上人为地分割成了数百个独立的条块。这种布局在一定时期对我国广电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它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盲目竞争及集约化程度低等弊端也日益显露,这种平均使用力量造成的“遍地开花”的整体布局结构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部结构,违背了产业布局的非均衡规律。目前我国广电产业的条块布局现状的形成,主要是由社会历史和行为因子等社会因素所致,即决策者通过主观因素来确定产业区位的分布,而由此形成的产业基础又成为新的产业布局的出发点。我国广电业的产业化道路,首先就必须打开条块式的布局这个路口,才能继续前行,因此,对这一产业布局现状的改善势在必行。
1.2 东多西少、差距拉大
产业布局虽然存在非均衡规律,但遵循这一规律走非均衡战略也有一个“适度”的概念,选择非均衡战略的目的不是要无限制的扩大差距,而是在利益适度的差距内尽快的形成两个效应:“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效应”是指发达地区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力量,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水平梯度上升,同时扩散效应也在起作用,附近地区可能在城市带的帮助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根据产业布局的非均衡规律,我国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策略,优先发展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东部及沿海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实现了迅速的腾飞,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虽然也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发展,但距离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发达程度,仍然有明显的差距,而广电产业在这三个区域的数量分布上和经济效益上,也相应地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广播电视台在东部的数量远远多于中西部的数量,收益也大大地超出了中西部,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年拉大。
1.3 放眼世界、势单力薄
事实证明,我国广电产业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广电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在世界广电产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我国广电产业的触角几乎还没有伸向世界市场,仅仅停留在国内市场,当然,这和国家对广电产业的保护政策不无关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要真正实现我国广电业的产业化,敞开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
1.4 媒介之间,彼此孤立
除了宏观上的行政区划、条块分割导致的中央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台之间的“条条”脱节,“块块”失调外,微观上同一个区域内的电视台、广播台还包括报纸等媒介彼此之间也是孤立的,这种过于分散的布局,同样也违背了产业布局的分工协作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导致了同一区域内各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千人一面,质量低下,竞争无序,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遏制了广电产业的创新,也阻碍了我国广电产业做大做强的进程。我国广电产业在布局上存在的种种弊端,已经对我国广电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改革迫在眉睫。
2 完善我国广电产业布局的对策
2.1 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我国广电产业的布局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力所形成的。产业布局机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各有长短,单纯依靠某一种机制都难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因此,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时,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政府在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既要顾全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重视各地区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我国,广电媒介是实现政府喉舌功能的重要传播渠道,这也是我国广电产业的特殊性所在,因此,政府的政策在社会效益方面应该严把关,而在经济效益方面,就应让市场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多元化和混合型相结合
在我国,广电产业具有有别于其它产业的独特特性。它既具有产业属性,又兼具事业属性,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环境方面,又呈现出了自东向西的梯度发展,因此,我国广电产业只能采用多元化和混合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在非均衡布局下的一体化布局。在组建广电集团的前提下,中、西部的一些地市级、县市级广播电视部门可以改变原来的身份,不做“大而全”的部门,而成为“小而专”的企业。实行中心制,每个广电集团中,可成立一个综合性质的频道(频率)或其它媒介形式,统一集中来实现喉舌功能,而其它频道(频率)或媒介都实行频道(频率)专业化,或变为专门的电视或广播制作公司,制作独一无二的、具有地
区特色的专业商品节目,建立起节目生产的流水线,为其广电集团中的播放平台提供节目来源,或卖给其它广播电视台,以获得收益,实现制播分营,扩大产业的盈利渠道。多元化和差异化是经济较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捷径,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资源,开拓专业化新领域,并与多元化结合,形成相应的增长极,逐渐带动其它领域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实现全局更快更好的发展。比如云南省的各市、县级电视台可以制作风光旅游或少数民族文化的节目,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可以专门制作有关于动植物养殖的商品节目,当然,这也需要各广电集团的协调和分配,使各广播电视台之间实现差异化、多样化的混合生产,占领不同的市场空白点,实现互惠互利。
2.3 一体化与区域专业化相结合
我国广电产业应该以集团化改革为契机,打破条块式的产业布局,实现全国广电产业布局的一体化。这里所说的一体化,是指在全国现有的广电集团或省级媒体的范围内,进行差异化竞争。各广电集团或省级媒体应本着全局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建立有利于发挥当地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同时也实现区域的专门化和多样化。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即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既具有依从性,也拥有独立性。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在总体上依从国家整个广电产业布局的政策,又要根据本地区的客观情况因地制宜地独立地制定相应的地区性政策,实现全国一体化、多样化和各区域的差异化、专门化。如东北三省由于在文化上和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同质性,就可以试行组建一个东北电视联盟,以其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来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各广电集团或省级媒体的成长和成熟,它可以逐步突破地理疆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国媒介集团的目标,如果我国有多个广电集团完成了这一步的话,我国在世界的广电产业中就将占有一席之地。
2.4 区域内部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相结合
各地广电集团可以以省级为核心,而将此省级下面的各个地市级和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归为该广电集团的子公司,各子公司在发展目标和管理上,依从广电集团的指挥和调度,在不违背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子公司也具有自身的自主经营权,以扩大收益。而广电集团的主要决策部门应该着眼全局,从该区域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主导,进行战略部署,而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适当地发展辅助产业,以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比如在某些省级媒体集团,可以把发展重点放在电视、广播或报纸其中一项上,其余作为辅助产业;或者可以以该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核心概念,围绕它发展各种形式的媒介产业,而其它文化资源作为辅助发展,就可以避免广电产业在区域布局中出现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实现各省资源的最优组合,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促成广电产业的跨媒体多元化经营,实现本省内媒介资源的融合。如现在我国大多数省级卫视都进行了自我地位,如湖南卫视的娱乐立台,海南卫视定位为旅游卫视等,这些都成为了其在广电业竞争中的主导产业。
总之,我国广电产业布局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广电业的产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