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淡漠、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胡塞尔创立的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有助于理解在生活世界中展现出的历史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根本任务。将其应用在理想信念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真正认知的基础上,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 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理想信念;教学应用オ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否高尚,还是庸俗空虚。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读书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人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指出:“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認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胡锦涛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中也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科学高尚的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它为人们提供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而信念一经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而科学的理想信念能给人提供有意义的奋斗目标和追求目标的前进动力。诗人流沙河曾对人生理想引吭高歌:“理想是石,敲出点点星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1]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进步和解放而奋斗终生的“鸿鹄之志”。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科学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期望去改造自然与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大学阶段,“做什么人”的问题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课题,只有树立科学高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人生课题。同时,科学的理想信念能给大学生提供人生的总的原则与目标,有助于大学生解决走什么路的人生课题,培养当代大学生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二、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教学难点
对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很简单,主要有两条: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对于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007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二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是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2]可以说,这几条理由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对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价。但关键在于我们德育工作者怎样去讲授这些内容,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事实。因为德育和一般的知识传授不同,德育教育必须触动人的心灵,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的情感,德育教育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我们在讲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时,如果仅仅告诉学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观点、立场与方法,甚至再加上一些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言论来辩护,德育效果也会不好。因为这样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认为这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外在评价,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实事求是的理论概括。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听者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背景(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背景),也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同时,大学生也已具有一定的评价和选择能力。他们的评价与选择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实事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认知与评价的关系。认知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情感,然后才有信念和信仰。认知不等于评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不在于我们怎样说,而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要想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确切的认知。我们的教材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等论点时,其论证空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把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泛泛而谈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教师很难理清授课思路,也不容易说明问题;同时,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大都限于一些零碎的概念。这决定了我们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一个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既要给学生介绍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而且必须在德育教学中解决的问题。[JP]
三、胡塞尔的目的论历史解释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难点的有效途径
胡塞尔晚年非常重视对生活世界的研究。他研究生活世界的目的是为了他整个理论的需要,目的是把生活世界还原为比生活世界更深一层次的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当然,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也是对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的一种补充。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是一种释义学,它有助于理解在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历史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根本任务。它事先认定:历史有一个总的目的,历史是统一的,哲学史是历史的精髓。究竟什么是历史的目的呢?这通过对哲学作品的解释才能明确,解释包括三部分:解释者、被解释的作者和被解释的作品。[JP]
解释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怀疑精神,又不事先持否认态度。目的论的历世解释方法是通过提问与问答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在于历史的对话中才能发现历史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深藏的历史的真正目的。按照胡塞尔的思路,对于哲学作品,大致可以提出下问题:
1、什么是被解释的作者面临的形势?
2、这一形势如何促动这位作者?
3、什么是作者的原初的动机?
4、什么是作品在作者本人那里的原意?
5、以后是否和如何发生意义的转移和掩盖?
6、什么是作品的历史意义?[3]
胡塞尔认为,通过这种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研究空间,从而达到认知历史的目的。在胡塞尔那里,他自认为运用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把生活世界还原为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是成功的。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胡塞尔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也撇开他的先验唯心主义不谈。笔者认为,他的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可以运用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帮助同学们有效的认知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理想信念教育的难点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途径,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使人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例如,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经典作家)面临的形势?
2、这一形势如何促动马克思寻求解放全人类的理论?
3、他的原初动机是什么?他是如何寻求理论的?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每一次的创新的动机是什么?
4、马克思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意是什么?
5、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意义的转移和掩盖?如果它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原因何在?
6、马克思主义历史意义在哪?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条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常明确的线索,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到过去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伟大的。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弄清了这些问题,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说法就不言自明了;对同学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不再是说教而真正是说理了。同时,这样问答式的教学方法,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中去。一旦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与综合,他们就会认识到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经典作家)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真正认知的基础上,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獻】
[1] 流沙河.流沙河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P19.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修订版,P22-23.
[3]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76德文版,P5,转引自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史,P323.
ァ咀髡呒蚪椤开
王文义,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