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二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保险机构数量、保费收入、保险资产总额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但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比较,我国保险业发展与国际保险业发展相距甚远,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1、我国应及早控制保险机构的数量;2、必须加强产品的创新发展;3、加强保险营销机制改革;4、提高保险信息的透明度;5、必须做好对投保人的承诺;6、加强保险市场监管。
【关键词】 保险业;保险代理;保险理赔;产品创新オ
二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08年初,我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3年底的61家公司增加了49家;2007年全国总保费收入7035.76亿元,是2002年的2.3倍。截至2008年6月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30235.89亿元;另外,2007年我国保险业资金收益率突破10%,所有数据表明我国保险业务迅速增长。
保险业发展是保险经济活动的工具、规模、范围等量的扩大和保险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保险功能增多与保险产业绩效的持续提高。从保险机构增加、保费收入提高、保险资金规模提高表明我国保险业量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但从保险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看,我国保险密度由2001年的168.96元/人增加为2007年的533元/人,保险深度由2001年的2.20%上升为2007年的2.85%。然而近年来,发达国家保险深度一直在9%左右,世界平均保险深度是4.68%,工业化国家9.01%,新兴市场国家3.37%;世界平均保险密度335.0美元,工业化国家2314.9美元,新兴市场国家323美元。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的发展深度、广度都还较低,我国保险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包括内外两方面,保险内在因素即保险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特征及本质,外在因素即影响保险发展的外部条件,以下从影响我国保险发展的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1、保险机构数量
截至2008年初,我国保险中介机构从2003年的819家增加到2008年初的2327家,这使我国保险业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但是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这要由保险的分散风险,稳定社会的职能与作用决定。产业特点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模式与状态,保险业的特点要求其经营业务要符合大数法则,保单量越集中越有利于分散风险,一份保单是不能分散风险的,这表明保险机构数量的增多会造成保险市场切割过细,影响保险业的稳定和长远性发展。
我国人口学研究表明,国家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并不是成正比的,中国人口由建国初的疯狂生育导致近二十年来的全国计划生育,就造成人口老龄化、家庭关系一元化等一系列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趋势。保险业的发展应该吸取我国人口发展的教训,保险机构数量应有计划增长甚至应控制在一定数量范围之内,使其符合大数经营法则。因此,我国应及早控制保险机构的数量,保险业才能稳定和谐的发展,进而可持续性发展。
2、保险产品
产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关键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社会需求性和创新性。1960年,麦卡锡提出4P理论,即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和促销(promotion),作为营销管理理论的基石,应用至今。麦卡锡把产品放于第一位,就是因为产品的生产要比营销的其他因素更重要。美国西奥多•莱维特教授提出的“顾客导向”概念,表明顾客有什么需求,就设计什么产品,企业决策的基本前提就是顾客需求。而目前我国保险生产大多数是互相模仿,缺乏大量市场研发与产品问世的前期投入,没有真正的创新开发,也很少真正在客户需求角度设计产品,进而导致客户对产品销售人员的反感以及售后的不满和退保等现象发生,使公司负担巨大的市场风险。这是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产品的创新发展。
3、保险营销机制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二00七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数据得出,2007年,通过各类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5793.96亿元,同比增长29.40%,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35%。其中,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占主要部分为55.13%,与2006年实现保费收入占总保费59.20%相比,保费比率有所下降,然而保险营销员人数2006年为155.8万,2007年12月底我国保险营销员人数为201.49万。对比发现,保险营销员人数增加了,但是其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却相对下降了。并且,2008年以来被淘汰的保险中介机构已达46家。这些数据结果反映出我国保险营销领域存在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完善。
4、保险理赔效率
理赔的价值就是忠实兑现保险承诺,最大限度地让客户得到其应得的保障。理赔的关键在于平衡客户与公司的利益关系,提供尽可能快捷的服务,并使客户在理赔中得到公平的待遇。然而,我国投保客户以及未投保客户对保险反映最强烈的不满就包括理赔难、理赔慢、理赔与预期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极其不利于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于理赔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关键还是我国保险公司自身存在问题,因此,为了我国保险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做好对投保人的承诺。
5、保险市场监管
据保监会报告,2007年,全国各保监局共检查保险中介机构520家,其中专业中介机构349家,占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总数的15%,兼业代理机构171家。对125家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其中专业中介机构101家。同时,延伸检查保险公司47家,对8家保险公司进行处罚。本年现场检查共计对保险中介机构实施警告65家次,对个人警告28次,吊销许可证7家,不予换发许可证10家,注销许可证1220个,监管谈话86人次,下发监管意见函197份。数据说明我国保险监管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保险中介机构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伪造和变造保单;虚列成本;设立账外账等违规行为。这些问题都需要保险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6、保险市场透明度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使保险交易活动中保险公司具有很强的信息优势,从而导致保险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和复杂,就容易出现保单销售过程中有意隐瞒信息、避重就轻的不实宣传,甚至故意欺诈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使保险市场出现“逆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险产品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型商品,即只有在使用后才可度量其品质的商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因“委托-代理”问题引发保险人严重的“道德风险”。改变该状况的方法是完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保险市场透明度,保证保险消费者的公平知情权、公开选择权与公正对待权。
二、保险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呈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保险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1.93%,中部保费收入占比21.49%,西部保费收入占比16.29%;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保险业务仍基本呈现6:2:2的比例,区域发展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居民的传统理念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保险的产生起源于人的风险意识,而保险的发展也决定于人的保险意识。一直以来,我国消费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自保意识很强,“攒钱以防后顾之忧”、“养儿防老”等传统投资理念,从根本上阻碍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虽然,经过保险工作者的多年努力,人们的投资理念有所改观,但就整体来讲,人们保险意识并未真正到位,真正了解保险职能、作用的不多,大多数人仍把保险作为一种负担,不参加保险。因此,保险业必须从保险知识的普及、保险习惯的形成、保险心理的需求三方面入手转变居民的传统理念。
3、国家政策法规因素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政策法规可以起到稳定事物和促进事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保险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每一次保险法的修改都是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利益激励对于企业的发展最有效,为了促进保险的发展,国家在政策面应实施较金融其他领域优惠的税收政策,调低保费费率,改变保险是一种生活负担的不良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保险业的发展应在国家的政策下,以诚信为本,加强规模化经营,创新人性化的保险产品,提高理赔效率,优化区域结构,加大保险信息披露力度,使我国保险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定富主编: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2004-2005[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6.
[2] 汪生忠:保险学理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5-57.
[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市场年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43-45.
[4] Dennis W.Carlton,Jeffrey M.Perloff: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4th edition.New York:Addison-Wesley,2005.
【作者簡介】
赵丽娅(197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廊坊师范学院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硕士.
【注】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SZ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