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 合理应用 有效提高

2008-11-04 02:53薛艳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折痕对折数轴

薛艳艳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自从多媒体教学设施走进教室,作为一线教师,我真切感受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学科上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地位.多媒体展示出来的文字、画面、声音、影像资料等,会同时刺激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神经中枢,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中进行学习,相关知识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效果明显.

一、萝卜切得再漂亮也不如课件演示得明白

以七年级数学“切一个几何体”为例.以前教学时,教师大都是通过切萝卜等实物来进行演示的.教师在讲台上或走到教室中间用刀切割萝卜,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演示过程,但总是因为座位有远有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看不清实际的操作,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分不清截面到底是指哪一部分,出现了截面是三棱锥、四面体的错误结论.当教师讲解正方体的截面可是五边形、六边形时,学生要么不相信,要么认为不是一刀切的结果;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学生不明白如何下手,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每每讲到这里,教室里往往乱成一团,学生着急,教师也头疼.现在借助flash 课件的演示,无论哪个角落的学生都可清楚地看到整个的操作过程,刀是从哪开始,在哪结束的,是“一刀”完成的切割;截面是一个平面图形,而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如切割正方体,截面可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同时通过截面图形中边的颜色的不同,学生就能发现截面是几边形与刀经过的正方体的面数有关,经过三个面就是三角形,经过五个面就是五边形.因为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可是六边形,绝不会出现七边形等截面.流畅、直观、富于动感和色彩变化的课件演示过程一气呵成,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知识记忆自然深刻长久.

二、听来的故事再生动也不如亲身经历来得深刻

以前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时候,我都是举例说明.例如,下雨是点动成线,公交车前面雨刷的运动是线动成面,往杯中倒水的过程是面动成体.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差别,每次讲完,还是有学生似懂非懂.这次我抓住以往教学的误区,精心制作了flash动画,通过慢镜头演示点动的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结果学生马上就能说出点动成线的结论,而且指出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还让人惊喜地说明了数轴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每个点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值,每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可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但数轴上的点并不一定都是有理数.这次课件制作仅仅注意到了一个运动速度问题,就可让学生在收获新知识成果的同时自觉地复习了相关的旧知识,一举两得,这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多媒体的直观效果胜过喋喋不休的说教

例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n次后,可得到多少条折痕?

以往讲到这道题的时候都是教师一边示范折纸,一边讲解,学生基本上能找出有限次的折痕条数,但是往往教师费尽唇舌也不能启发学生自觉总结出规律,即使教师把规律给学生找出来了,学生也难以接受,更别奢望触类旁通了.现在有多媒体了,这个难题也就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为了方便学生找规律,我除了给学生示范折纸的要领外,还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把折叠的次数和折痕条数制成了一个表格,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规律,我在表格里又增加了一行——所得层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填写下面的表格.

表格填完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找到其中的规律,他们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好并改成了下面这种形式.

虽然这个过程也可用黑板来代替,但是通过电脑对“所得层数”的填法转换对学生的大脑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会给他们的记忆里增加一点不一样的色彩.在此基础上,我又把这道题延伸了一下.

1+21+22+23+24+…+2n=?

观察上表可知,3-1=2=21;7-3=4=22;15-7=8=23…

所以可得: 1=21-1; 3=1+21=22-1;7=1+21+22=23-1…

所以1+21+22+23+24+…+2n=2n+1-1.

一道让教师讲解、学生理解都很费劲的难题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轻而易举就得到解决,这让我对多媒体的兴趣和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解惑,已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折痕对折数轴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对折十次
数轴的作用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