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投入的状态,出现惊人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会刺激学生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变“苦学”为“乐学.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归纳出有关“兴趣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目的激趣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使兴趣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速、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解决生活、生产及各学科问题的实例,使学生明白: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是人们从事科学实验、生产建设、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锐利武器.如讲平面几何绪论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为什么能伸缩的铁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车轮要做成圆形?”通过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态中进入了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让学生明白,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必须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
二、参与激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数学课应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做攻克知识堡垒的主力军,亲自动脑动手、观察、分析、总结概念、推导公式、证明定理等,从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让每个学生用硬纸板任意作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结果怎么样呢?不约而同,每个人都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个发现使学生欣喜又惊奇: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内在的规律?产生了强烈证明这个结果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前面学过的有关平角、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为基础,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争先发言,作不同的辅助线,用多种方法,完成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全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生情绪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学得主动,记得扎实.
三、悬念激趣
学生对枯燥抽象或难懂的教材,往往知难而退,作为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如教学“圆周角”,首先提问:“如何确定一个圆的圆心?”学生即使能答出,再问:“只有直角三角板的情况下,你如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呢”?思考后,众说纷纭,但都无法肯定,此时学生好奇心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再引入新课,提出“推论2”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悬念状态进入活跃的有明确方向的探索状态,全神贯注地学习这节课.
四、变式激趣
学生常常认为数学单调乏味,至少没有其他学科生动有趣.通过进行变式训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愿望.进而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巧算激趣
如由两数和公式(a+b)2=a2+2ab+b2可得
252=(20+5)2=400+200+25=625,
352=(30+5)2=900+300+25=1 225.
得规律:个位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个位数字是5,十位数字是2,千位和百位数字是底数的十位数字与比它大1的数的积.
再验证:452、752、852……确实如此.
学生经过反复琢磨,找到解题捷径,尝到了甜头,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六、辩证激趣
学生解答某些问题,如有多种意见时,教师不宜轻易表态,而应鼓励学生议论或辩论,他们积极查阅课本,互相取长补短,加深了对教材实质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的品质,同时也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美育激趣
数学美源于数学,是数学的本质属性,数学课本中精炼的语言、准确的概念、简洁的公式、对称的图形随处可见,规范的解题,严谨的推理,新奇的创意比比皆是,还有合理匀称的逻辑结构,丰富多采的相互联系等,都构成了数学美的内容和形式,充满了美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漂亮的板书、直观的教具和电化手段的恰当应用等,都有助于充分展示数学美.如,在讲“多边形面积”时,我们可以自己设制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投影片,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
八、情感激趣
教师本身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满腔热情,对数学的浓厚,必然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强烈感情和喜爱;教师应认真备好上好每节课,让学生在45分钟内基本掌握知识并品味到满足感;教师应不断学习,使自己学识渊博,教法灵活,使学生有崇拜感;教师上课应是兴奋愉快,情绪激昂,应表现出对数学极大兴趣,孜孜以求,知难而进;教师对学生应亲切热情,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信心,从而他们自己就会充满信心;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坚持经常这样做,师生感情融洽,主导与主体配合默契,课堂就会成为愉快的场所,学习就变成了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