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良 王群英 吴 涛
思维活动是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主要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新课改实行以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一、课堂设疑,启动创新思维
学生的积极思维正是在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揭示出事物内部的矛盾,这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明确而肯定的提出疑问,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能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和范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给学生解决疑难引路搭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教师针对疑问教,学生就会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蜡烛燃烧有什么现象?2.吹灭蜡烛时有什么现象?3.白烟是什么?4.白烟能被点燃吗?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课本、归纳对比、积极思维,不仅可掌握蜡烛的可燃性,还可掌握石蜡三态变化的物理性质,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启动.
二、激发兴趣,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物质的稳定性”时,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人不懂化学知识,看到碳酸氢铵返潮后,就摊到场上去晒,结果化肥不见了;还有一个人见到硝酸铵化肥结块,不便施肥,就用铁锤砸碎,结果引起了爆炸,炸坏了自己的脚.这样的例子,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
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演示;一些难度较高的演示实验,让个别学生重点观察,并描述现象;有些演示实验可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教师的单一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及时表扬,加强鼓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予鼓励,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师生间这种情感交流,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开展各种有奖教学,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如组织各种形式的化学知识演讲赛,课堂教学中实行“四免奖励教学”,根据单元测验成绩的不同,分别给予免订正、免背识记知识、免做作业、免上化学课的奖励.这样,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发挥其创新思维,更好地学好化学.
三、运用逻辑,促进思维创新
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可使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展开思维活动,有效地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课程中,化学知识点多,运用比较与归类法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全面地、准确地识记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同类知识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促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首先复习以前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第一,需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要制的气体.根据制二氧化碳的原料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条件是常温,以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及溶解性,然后比较归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通过比较和归纳,加深了对物质制法的理解,使学生发现“共性寓个性之中”,这样就能使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设计新的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化学学科内容丰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思考方法,抽象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时,引导学生发现从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看,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正电荷成为阳离子,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通过类似的一些例子的分析,让学生发现,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促进、发展.
四、灵活讲练,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转化过程,也是从已知到未知的发现创造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精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开展一题多解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一题多解是指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输出众多的思维信息,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通过各种解法讨论、比较,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加强一题多变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就是一个典型知识题型,将已知与求解进行多用度的变换,引起学生对变换后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条件下如何正确运用该知识解题的正确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对该知识题型的不同变换形式的常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