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教学中“动机”的审视

2008-10-23 07:2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归因学习动机动机

汪 潮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习作不仅与聪慧有关,而且与动机密切相关。学生写作的动力来源有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应地,写作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它们对学生的写作具有不同的心理学意义。

写作的内、外动机对比

先请看一个实例:

作文课始,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我们朝夕相伴,亲密无间。近来,我有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了微弱的音响;而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的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学生们喧闹起来。老师轻轻地说:“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儿。”这时,学生个个流露出欢喜的神情。

“可是,我怎么找寻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学生们就急切地打断了老师的话语。老师见时机已到,便一挥手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学生们恍然大悟,跃跃欲试。老师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定的路线寻找,要是迷了路,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老师了。”一阵欢笑声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批阅作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连平时很顽皮的学生也在结尾处深情地写道:“老师,我知道您忙,不可能到每个同学的家里去,不过我还是详详细细地写出来,这是我最认真写的作文了,因为我希望您能来。”

部分同学还附有草图。

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写作内在动机的一个教例。在上述情境下,由于教师巧妙的诱导,使学生对写作本身发生兴趣,写作活动本身使学生获得满足,无需外力而自愿写作。本教例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动机。教师先提出“怎么寻找你们的家”的有趣问题,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进而产生写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平时很顽皮的学生也自称“这是我最认真写的作文”。可见,写作的内在动机可直接推动写作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说来,学生原有的写作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写作需要,引起新的写作动机。正是不断地满足了新的需要而产生新的写作动机,也就不断地加强和维持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引导学生产生新的写作需要。

写作的外在动机是在外部的客观因素(如分数、竞赛、教师和家长的奖罚等)的影响和要求下产生的写作动机。外在动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激起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兴趣,因而它的效应是短暂而微弱的。对现在许多小学盛行的“作文竞赛”要进行具体分析。“作文竞赛”是一时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而采取的一种外部措施,能引发学生写作的外在动机。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适当的采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动辄使用,只能使学生失去写作信心,对写作望而生厌。

写作的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持久而强有力,因而内在动机在作文教学中更具有意义。教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是上策。但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需要外部教育的不断强化,需要外界诱因而加以激发,使之变得持久而强有力。因此,采取各种诱因手段激发写作动机是必要的,但必须使外部诱因转化为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只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互结合,彼此交替,才能充分发挥其推动和维持写作积极性的作用。

写作动机的激发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写作的内在动机,能够积极主动地写作,那当然是理想的。但根据教学观察,这种情形是不多见的。这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有些学生作文成绩一时提不上去,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学好作文的重要性。如果数学老师说“无论你长大做什么工作,都是用得着数学的”,学生都会点头同意。然而,如果要说“无论你们将来到什么行业工作,都是需要一定的作文能力的”,许多学生就不那么信服了。他们会说:“我长大了不想当作家,也不想当新闻记者。我要当飞行员,或者学开拖拉机,或者当个医生,会不会写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启发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学好作文的重要意义,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父母在一个月中动笔写了什么。其中一位电车司机的材料是:1.整理了一份安全运行的书面总结;2.为给车队团员讲“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写一份发言提纲;3.为车队黑板报写一篇表扬稿;4.给在重庆的亲友写一封信。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和这位师傅比较:“你们正在学习期间,每月写两篇文章还多吗?作文这种本领,无论你们长大干什么工作,人人都是用得着的。”这样,学生就比较心服口服了。这是以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确作文的重要意义,以形成写作动机的一种做法。

根据研究,除了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意义外,以下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1.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2.作文题目和形式的新颖性;3.对学生作文的具体评价;4.利用作文成绩的反馈作用等等。这些措施大家比较熟悉,这里就不赘述。

科学归因对动机激发的重要意义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Russel Anes曾经对198名学生进行过归因实验,在学生考试后要求用归因问卷(分努力、运气、能力、难度四因素)分析自己的考试结果。实验表明,一部分学生把学习差的原因归于能力、努力这些内部因素,认为自己成绩差主要是“能力水平低,没有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自己努力不够,因此不能取得好成绩”。这部分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教师的帮助,表示要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好成绩。另一些学生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学习难度、运气等外部因素,认为自己没有考好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考题太难”、“教师教不好”等等,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接受教师的帮助,不想努力学习,缺乏学习动机。根据研究,学生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动机。主要情形是:(1)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这个内部稳定因素,则这种失败不会增强学习活动的坚持;(2)如果归因于内容太难这个外部稳定因素,就很可能降低学习活动的坚持性;(3)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这一外部不稳定的因素,则不一定会降低学习动机;(4)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等内部不稳定因素,就会保持甚至增强学习动机。

因此,如何归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正确而适当的归因,是激发写作动机的重要策略。

下面一例是归因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个六年级差生的作文——《我们班的新事》,第一稿只写了126字,其中有14个错别字。开始,老师没给打分,而是与他商量修改意见。老师表扬了他会讲故事这一特长,然后请他把班级里最近发生的新事编成故事。两天后,他给老师讲了自编的故事。老师肯定了他的成绩,然后辅导他如何确定中心和选取材料,并鼓励他:“你的基础并不差,你很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真可惜,没有努力写出来!要是多下些功夫,该多好啊!”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他的第二稿写好后,送给老师,问能得多少分,老师说可以得及格分数了。他说:“再让我修改修改!”第三稿写好后,老师说能得70分。他还不满意,要求再提点修改意见。第四稿,他的作文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给他打了85分。后来,他的学习积极性高了,经常向老师借写作方面的书看,并不断送作文让老师修改。一年后,他参加全县举行的征文比赛,九百多字的作文,前后修改了六次,获得了二等奖。

在上述实例中,教师训练学生把作文差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从而激发了他的写作动机。具体的做法是:对差生的作文先不打分,通过谈心把作文差的原因归于学生努力不够,并相信他经过不断努力可以写好作文。当学生作文有了进步时,就给予较好的成绩。

美国休斯敦大学的D·H·Schunk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动机,仅仅强调学生的努力还不够,还应该使学生感到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所以,在激发小学生写作动机时,可以提出一条基本的原则,可称之为“成功反馈原则”,或“有效反馈原则”:既要使学生感到自己努力不够,要进一步努力学习,又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只要坚持努力学习,定能成功。

这个原则在上面的实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真可惜,没有努力写出来!”这就使学生感到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努力不够。作文从第二稿的“及格”到第三稿的“70分”,再到第四稿的“85分”,得分逐次提高,这就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归因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