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益探索

2008-10-23 07:2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公开课研讨教学管理

吴 乔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课程改革在挑战管理。如何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是每一所学校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会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同时也在验证课程改革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近,我接触到首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梁宇学,有幸拜读了她的教学随笔,其中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吸引了我,现写成此文与同行分享并研讨。

梁校长所在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已很健全,落实得也很好,为什么要从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角度改进教学管理呢?她认为,表层的教学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方便管理者的管理,深层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在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上,促进教师在行动的过程中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学校的教师文化。因此,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成为深化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抓手。

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呢?梁校长的探索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建立起促进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合作性同事关系,第二步是将这种关系发展为学习型的教师小团队,第三步是壮大这些小团队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实践表明,迈出第一步极为关键,核心问题是如何战胜自己。刚开始时,梁校长的顾虑也是很多,比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具有周期性、综合性等特征,在短期难以见成效怎么办?与不同学科教师就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切磋,教学副校长又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在深入调查研究与觉察关键问题,特别是解决突出矛盾与捕捉创新灵感等方面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怎么办?教学管理工作本身很复杂,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把握不好深浅和尺度怎么办?但是当她深入课堂听课百余节后,这些“怎么办”已经淹没在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之中了。因为每一节课后的交谈,都是在与教师建立寻求专业支持的联系,其效果是教师的个人目标逐步向学校的目标靠近,最终在共同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共同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副校长,她也体会到这种“深入教学一线、深入教师群体,熟悉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教师发展现状和教学工作的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能将校长的管理集中在学生、教师及自我发展的需要上,将教师个体的教学活动逐步变成教师群体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建立起学习型的同事关系。

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特别要关注教师学习的需要和学校教学创新的追求。梁校长坚信,日常教学的相互切磋是一种持续可靠的长线教学管理机制。她认为,校长教学管理的创新必然体现在教师教学创新上,因此,她将教师的教学创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策划、实践、文本总结;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步骤:起步、积累、成型。为此,她用心听课,采用在同一天听4—5节同年级组、同学科教师的课,以准确把握教师集体备课的情况和各自的教学创新亮点。在与教师交流中,她就同一个问题描述教师不同的处理方式,让教师自觉比较,相互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她营造氛围,相信自明灯就在教师心里,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教学问题,在研究问题时不断创新,把教师智慧的相互激活作为推进教学的重点;她搭建平台,让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成为教师团体获得专业发展的契机,她将建立校本公开课制度与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融为一体,开展校本公开课的活动就是为教师搭建研讨、展示、交流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节公开课都是管理者与同学科教师群体的共同学习、思考与实践,因此教师收获很大,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教师们体会到,一节优秀课的背后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一位优秀教师的后盾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梁校长本人也从中感悟到,教学创新要求教学管理者将激活人力资源作为首要任务,重在将教师凝聚在某些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工作上,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育智慧的创新。

感悟梁校长的教学管理创新,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科学发展;关键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激活人的合作意识和研讨习惯,使教师走上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之路;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在师生聪明才智与善良天性的发挥上,体现在教学管理者服务师生需求、传承与发展学校文化的愿景上,以及带领教职员工为此愿景所做的努力上,最终实现促进学校的发展。□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公开课研讨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