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贵 彭泽元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课程不仅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语文课程资源来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科学与完善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各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尽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但站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来看,我们认为,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其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仍然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目标定位模糊(即“学得”目标模糊)。目标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的模糊。即作为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具体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究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要求,课标和教材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参照系。虽然课标中有“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等粗略要求。但所谓“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具体落实在教材上,仍然缺乏科学实用的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从而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目标”的随意和繁复。
二是人文教育目标的模糊。即作为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在人文价值取向方面究竟应该指向哪些方面,达到什么高度,课标和教材同样没有明确的定位。虽然课标中也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文字表述,但作为语文课程究竟应承担起哪些具体的“道义”责任,每个阶段又该如何落实?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其实并没有得到明确具体的界定,从而导致了实际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目标”的滞后和混乱。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经典的语文课程资源往往不仅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最能反映时代的特征及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人文价值观,而且往往在语文知识及能力体系上更加精要和完善,更有利于形成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今中外留给我们的经典文本丰厚博大,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名篇名著更是数不胜数。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责任就是要让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内化经典;就是要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并最终达成重建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终极目标。
二、实验目的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的实验目标:
一是要明晰符合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价值目标及其具体内涵,使人文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重组符合时代发展和汉语文特点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让学生形成并提升真正具有民族特性的语文素养。
三是要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汉语文学习特点,契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语文教材,使语文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四是要开发凝聚人类文化精华,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反映汉语文历史沿革的语文读本,使“习得”部分的内容更加精粹厚重。
五是要探索符合汉语文教育特点,揭示汉语文教育本质,推动汉语文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汉语文的学业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三、实验内容
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体系研究。
2.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研究。
3.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标准研究。
4.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价值体系研究。
5.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知识能力体系研究。
6.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文本体例研究。
7.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研究。
8.经典语文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研究。
四、实验价值
完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将阅读文本的选择与利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是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充满活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有价值的阅读文本。
落实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廓清了语文教学两个最本质的特点:一是语文教育目标既是工具的,又是人文的;二是语文教育结果既是“学得”的,又是“习得”的。因此完整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两性”(工具性、人文性)互动的教育,一种课内外并举的教育,一种精神和语言双赢的教育。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既受到经典文化思想的熏陶,又从中学习到运用语文的能力,实现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双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以应试为指向的封闭式语文教学,其“少、慢、差、费”的现状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力求通过梳理经典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点,来细化语文课程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纲要,实现语文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重组。
提升教师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新的身份及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课程计划的编制者。本课题的开展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促进专业成长,并为教师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人文价值体系和知识能力体系。
优化评价体系。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不仅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价细目,而且缺乏丰富多彩的评价方法。随文布点的评价模式固然有利于在读写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也往往因为文本的制约而失去了评价的信度。本课题的开展不仅将使目标体系更完善,教学体系更实用,而且将使评价方式更多样,评价体系更优化。
五、可行性分析
初步分析开展此项实验是可行的,其主要依据是:
1.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2.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及诸多语文教育专家有关语文课程建设的论述为本实验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整个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和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的成功探索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古今中外丰富灿烂的文学经典和文化名著为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本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经典和文化名著的实验,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本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5.我市多年来开展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丰富多彩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本实验积累了初步的研究经验。
6.我市广泛而强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本实验的有效展开提供了高水准的人员保障。
六、课题组成员(略)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略)
[作者通联:李祖贵: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彭泽元:湖北宜都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