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顺
所谓横向展开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横向展开议论的主要好处是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在横向展开议论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环视周围世界。观察、思考眼前的事物,认识、见解往往局限于一隅与表面,环视周围世界,就可让我们的视线射向四面八方,拓宽眼界和思路。如要写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个文题看似人人能写,但要写得生动感人、富有情味并不容易。而这关键在于对“坎”的理解与把握。坎,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类障碍物,它在文题中显然是个比喻,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为此我们可从小处入手,从人生角度谈这道“坎”,比如讲高考,比如刘翔跨越110米栏的坎;也可以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角度议这道坎,比如,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坎、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像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坎。可以从自己入手,比如求学过程中的失利、离别至亲的悲伤孤独、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难等等。也可从别人入手,如调用阅读过的熟知的名人素材,可以采用第三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等等。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的视野就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就可以这样写:
必须跨过这道坎,当我们已经用“婉转”代替“直白”的时候,还记得孩童时的直言不讳、童言无忌吗?那是多么的单纯和美好。丰子恺曾道“最忆是童年”,那是清澈的眼睛背后的简单思维。只是随着阅历的增多,我们已习惯用伪装的假面具掩饰自己的内心,于是童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相敬如宾的表面文章。对于他人的言论,还记得是多少年前才有的直言辩驳与信任吗?不能不说那是成熟赋予我们的代价。所以当我们已渐渐不见那单纯笑容的时候,请深深呼吸,用心去体会那面容背后的真实,跨过“构思过度”的槛坎。
这一段文字不仅写到了孩童时的直言不讳,而且写到了丰子恺的“最忆是童年”;不仅写到了成年人的假面具,而且写到了他人的言论等,这样视野就扩大到各种场合、各类对象。
2.看清潜在联系。即在写作构思中还要内察事物要素,看清潜在的联系。如我们要写2007年全国卷以“摔了一跤”的漫画作文,假如我们将视野拓得更宽阔,从更大处着眼,并内察事物要素,就可这样写:
好想好想你们会那样的来关心我们。
会拉着我们在一个雨天里听着缓缓的音乐,谈我们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的雨也会敲出快乐的节奏。
会在春风乍起的时候带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那时的天也会蓝得让我们心醉。
会在我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告诉我们如何去正确地解决,如何去面对它们,那时的心也会温柔地暖起来。
我需要你们的爱,因为我是个孩子;可是我不需要你们太多的关爱,也因为我是一个孩子。放开我,让我来锻炼自己的翅膀;教给我,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才是错的;离开我,让我自己来面对那些艰难困苦;拉起我,当我跌倒一脸的无助与泪水时。
这段文字,对于雨天、音乐、春风、风筝、捉迷藏、天蓝、错误、心情等意象的列举,都是内察了这些意象的要素,并且看到了这些都属考试内容和对象的范畴。由于将一些粗粗看来与“摔了一跤”没有联系的事物的潜在联系揭示了出来,因而,文章的见解就显得比较新颖、独到而且深刻。
3.切分不同层次。要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比如我们要写2007年高考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目的作文时,本论部分就可以这样写: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吟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味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谄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荦段子。……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时;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时;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时,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的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
这篇文章本论部分围绕“人应当诗意地生活”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并列式结构,从“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对中心论点作了有力地论证,表述了自己对“诗意地生活”的深入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切分的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论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论点就难以集中了。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作者通联:河北辛集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