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舞蹈课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必修课。其在教学上有别于舞蹈院校和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是迥然不同的。舞蹈院校和艺术学校主要是培养专业舞蹈演员的,而师范院校是综合性的教学,是为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历了近20年的师范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我的体会有四点:
一、教材的选择
舞蹈教材的选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的舞蹈教材大体上都是按授课教师各自所掌握的不同程度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教学经验自行制定的,所以造成教学内容上的不统一。同一院校,同一年入学,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却大不相同。教材上的混乱使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远离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在教材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及心理特征和师范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素质来制定。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舞蹈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从教能力的”培养。以达到适应社会、胜任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遵循这一目的我采用了二套教材同时并用的方法。第一套为成人教材,适用于提高学生自身舞蹈素质,积累舞蹈素材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教材内容主要为:1、基本功训练。包括扶把单一动作训练、组合动作训练。2、地面提沉、含仰、横移组合、综合组合练习。3、中间部分重心练习、舞姿练习。4、单一技巧训练、技巧组合训练、5、古典身韵单一动作练习、短句练习、组合练习。7、选择6—8个民族舞、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步伐和基本韵律。8、即兴表演训练。9、学习成品舞蹈。第二套为小学教材。适用于在校生对儿童舞蹈的认识和学习。教材内容为:1、以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儿童课1-8级摘选为主,针对小学生学习舞蹈所用。2、民族儿童舞蹈组合练习。3、教师自选儿童乐曲创编儿童舞组合。4、节拍与速度练习。5、模仿与想象练习。6、儿童舞蹈创编的规律、特点和方法。7、学习成品儿童舞。小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训练性和娱乐性。通过与教学实践二套教材同时并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素质,增强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不同的教师用相同的时间教同一门课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教学所谓得法与不得法问题。因此,教学方法不得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是舞蹈动作的教法,课堂组织教学要有步骤的进行: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进行新课的学习。授新课前向学生讲清新课的内容、目的及要求。再教授新动作的同时,要讲清动作的要领及注意项,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不能只在前面做,应前后左右流动示范,否则站在后面的同学会看不到或看不清,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分解练习动作,再把动作连起来练习。教师可口数节拍或唱音乐让学生练习。学生动作熟练后再结合音乐练习,同时要及时检查新课的学习效果。教授新动作后,即使是动作的某一步骤,教师都要在教室中选择一个能纵观全班学生练习的位置观察学生掌握与理解动作的状况,以便对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毛病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二是严格把握舞蹈动作的质量,教师要认真备课,熟记每个动作的规格、要求和训练步骤,以便正确指导学生动作的练习。教师示范时要有激情,动作的规格与节奏力求准确无误。通过示范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质量及信心和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和适度的舞蹈动作规格与要领的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因课因人而异。教师要耐心细致地、逐人地、一招一式地帮助学生纠正动作的差误。有规律、有秩序的教学步骤,不仅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语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臻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为舞蹈基本动作及要领、作用和目的、舞蹈术语等,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艺的讲解能力。例如,在作分组练习动作时,每组选一名舞蹈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前面组织练习,熟练动作,纠正动作。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自学舞蹈的能力,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认识更清晰、掌握更准确,提高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
四、创编能力的培养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内容进行编舞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理论知识。主要是舞蹈特征、舞蹈种类、舞蹈表现手法、舞蹈基本要素、构图以及有关编舞技能的规律、特点和要求等方面。同时讲述儿童舞的特点、儿童舞的形式、儿童舞创编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课堂实践。具体方法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应从节拍与速度、模仿与想象练习入手,节拍与速度练习是通过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自创动作或做以前学过的动作,锻炼学生根据不同节奏及速度的变化组织动作的能力。模仿与想象是启发学生捕捉音乐节奏。让学生根据音乐组织动作,来设计人物或动物的形象。通过以上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和组织动作创作动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第二步:教师选择一段乐曲,编排三种不同动作、不同队形的舞蹈组合,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同一段乐曲有很多的编舞思路和方法。待学生学会后,教师再选择一段同一节奏的乐曲让学生进行编舞实践 。创编新动作,也可重组动作,使学生拓展挖掘人体动作的视野,加强学生对人体表现力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创编动作的欲望。第三步:采用课上课下结合,集体与个人结合的形式,由教师课堂上选定统一的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进行表演点评,锻炼学生编群舞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步;编舞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关键,为取得更佳效果,经常参加校内、校外一些文艺活动。可安排学生每周课余时间作二次辅导小学生课外文艺活动,编排歌舞节目,组织儿童文艺联欢。增强学生自编自演的实践能力。学生利用假期自找乐曲进行自编自舞。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会有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达到了编舞教学要求。
随着舞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舞蹈教育对舞蹈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无疑地向舞蹈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只有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