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高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8-10-07 11:34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东城区骨干教师研修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三年锐意改革成效显著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的功能。区内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气息浓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东城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发祥地。2004年,东城区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为教育改革实验区,确立了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战略。

经过3年多的努力,东城区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一是调整教育结构。“十五”以来,东城区对44所初中基础薄弱校和一些小规模、不达标的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教育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二是提升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目前,东城区共建成7所北京市示范高中,8所东城区小学素质教育窗口校,20所特色校,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3所北京市一级一类园,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42所北京市健康促进校,14所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各级各类教育形成了全面发展、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

实施学区化管理,促进资源融通共享。学区化管理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学校的设施设备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机制,搭建起保障教育公平、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平台,初步实现了公共教育资源动态平衡运行,形成了有效资源的聚集效应。3年来,410项设施设备在学区内实现了交互使用,210名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在510个学区学科教研组中带动了2595名普通学校的教师,扩展了学科优势,22名骨干教师实现了校际间的交流,将近9万人次共享了250项校本课程和790节远程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城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成立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该中心被教育部授予北京市唯一的“全国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创办“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了两批37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带动了226名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为教育人才快速成长提供了可靠保证;实施“62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名师工作室带动6名教师,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带动2名,区级骨干教师带动1名,为全区专任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创造了条件。

实施“蓝天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东城区实施“蓝天工程”,整合利用560余家单位的社会教育资源,创设了没有围墙的大校园,为8万中小学生拓展了成长的空间,学生、家长参与活动达到105 余万人次。目前,“蓝天工程”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3年来,东城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在全市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居前列。9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73%。高考质量稳中有升,高考总上线率3年平均在90%以上,2名学生分别获得北京市文、理科高考第一名。文体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在已评出的25名北京市“市长奖”中,东城区有8名学生获此殊荣;在国际青少年科技大赛中,东城区获得4项世界冠军,其中一项打破世界纪录;五中分校在2007年世界头脑创新大赛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国际赛事中零的突破;职教中心校学生在第四届国际超级模特大赛中,获得中国赛区冠军和国际总决赛亚军;两名学生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在全国第一、二届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数量居全市首位;61名学生在北京市金、银帆奖评选中榜上有名;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上,东城区赢得了170块金牌,获金牌和团体总分“双第一”。

四个发展勾勒美好蓝图

2007年召开的东城区教育大会,紧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提出以推进“四个发展”为路径,最终实现教育科学发展这个总目标的新改革思路。“四个发展”即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内涵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特色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活力,协调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四个发展”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为东城区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勾勒出美好的蓝图。

为了进一步推进东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东城区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一整套方案。方案中要解决的许多问题正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

——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建立学校联盟工作机制。东城区将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教师交流、生源均衡等学区化共享机制;探索管理合作、教学融通、综合考评、政策支撑的制度体系,建立学校联盟机制,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缩小校际间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打造精良干部教师队伍,构筑优质教育扎实根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经验。

——建设东城“学习e网通”,实现教育资源深度开发整合。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东城区将重点建设集教师教研进修、学生自主选课、家校沟通互动、市民全时空学习、教育行政管理为一体的“学习e网通”,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打造教育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学校的学习品牌、活动品牌、课程品牌、文化传播品牌,培育以师生共同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确立以教育质量保障为根本的制度文化,形成以营造浓厚教育氛围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东城区教育文化。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教育人模式。东城区将以精品、高端、特色为目标,构建以集团化管理聚集职业教育资源,整体设计专业布局,面向市场需求,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轨并举的“一体两翼”职教运行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整体品牌效应。

——夯实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东城区将着力打造国子监大讲堂、和谐社区宣讲队、社区公德论坛等市民学习品牌,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型市民学习基地。

名师工程 建设“人才高地”

人才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发展的全局。北京市东城区十分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努力建设教育人才高地。

东城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老教育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创设干部和教师成长发展的学习、研讨、交流平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分布均衡、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普遍轮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机制,用3~4年的时间完成东城区干部和教师的全员轮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研修深造,完善干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

东城区教育人才建设主要体现在推出教育名家、打造骨干队伍、提升全员素质的三级培训上。

——全力推出教育名家

东城区在全区范围内选拔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建立东城区教育名家后备库,通过举办名师、名校长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研讨会,为名师、名校长创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条件等途径,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家。

——精心打造骨干队伍

东城区十分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了干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有潜质的中青年干部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选派他们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到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挂职锻炼;通过实施校长书记素质工程,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以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参与基础科学层面研究,提升教师队伍学术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此外,东城区着力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通过扩大规模,完善管理机制等途径,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和老教育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为激励骨干教师加快成长,东城区制定了《东城区优秀人才管理及奖励办法》,实施骨干教师动态选拔制度,实行教委、学校两级管理,对特级、市区级骨干教师分别赋予职责任务,实行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给予奖励兑现。

——着力提升全员素质

在抓好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努力提升教师全员素质,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人才布局。其中,作为干部教师教育培训基地的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人才高地”作用将十分突出。为此,东城区将继续改善研修中心办学条件,不断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加强研修员队伍建设,实施研修员准入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完善区域内研修员评价奖励制度;不断提高研修员队伍水平,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主要特征的“人才高地”。□

猜你喜欢
东城区骨干教师研修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