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婷
【摘要】通过对巴洛克时期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及我国目前钢琴教育发展情况的分析,论述高职高专音乐类复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研究巴赫复调作品在高职高专钢琴课上的运用及在集体课、小组课上的新型教学方法方式,分析如何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弹好巴赫的复调作品。
【关键词】复调;巴赫钢琴音乐作品;高职高专钢琴教学;集体课
只要打开《十二平均律》,眼前就会浮现出我那金发披肩的钢琴老师的形象。她的碧眼中闪动着光芒,向前探出身子缓缓问我:“你喜欢巴赫吗?他的音乐真是很美啊……”这是在我奥地利留学生涯的第一节钢琴课。如今,作为一名高职音乐类钢琴教师,在课堂上我也会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喜爱并学习演奏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
巴洛克时期,犹如她的名字一样,是一颗形状不规则而光辉璀璨的珍珠。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以其优美精致的旋律、大胆丰富的和声效果、高超绝伦的复调对位创作技法,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巨匠,他的写作手法、音乐风格影响时至今日。巴赫的一系列钢琴作品,在钢琴界具有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与分量。正如贝多芬所说:“巴赫不是小溪,它是汪洋大海!”(巴赫的姓Bach,在德文中意为“小溪”)。
巴赫乃至整个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源自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巴赫本身的新教信仰使他的音乐扎根于宗教传统,是一种立体空间感的独特的美。其音响效果较之主调音乐有不同,且此类曲目通常技术点密集,对演奏者技巧要求、音乐表达要求甚高,而著名的《平均律》更为艰深。因此虽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业余钢琴教育教学事业长足进步,日益朝着正轨发展,并与欧美靠拢,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忽略甚至于完全避开巴赫复调的学习。两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接触了高职高专三年制音乐专业学生,笔者发现此问题仍广泛存在于从中小县、市考上来的学生及学琴不规范的学生当中。复调作品方面缺漏的学生普遍有乐曲表达较差,双手触键、控制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如何重视,并在遵循高职高专音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正统复调钢琴教程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训练,补缺补漏,是一个值得高职院钢琴教师研讨的课题。
一、高职高专学生为何要认真学习巴赫复调音乐
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培养方式与大学本科生的培养方式有所不同,高职高专培养从事某专业的人,要求是普遍性而非个别突出性,因而有观点认为无须让高职高专类学习钢琴的学生接触较有深度的巴赫复调作品,只在常用练习曲、乐曲中挑选曲目即可。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是非常片面,并不利于学生进步发展的。学习巴赫复调首先是整体音乐知识的丰富及艺术修养的提高(包括复调对位法、和声知识、音乐史学等等方面);其次是钢琴演奏技巧的全面提升(技巧与表现力);第三是“聆听”,即音乐听力、分析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增强音乐记忆力。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钢琴教学事业日益壮大,各地大、小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而各音乐学院、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生也因扩招而日渐增多。随着社会整体水平提高,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此类学生在毕业后如何能够寻得自己的一片天空,能够合格地执起教鞭,基础仍需在大学时期打好打牢,学习的东西既要符合传统的钢琴教学规范,也要适应时代要求(例如现在的业余钢琴考级也科学地安排有复调的必选曲目部分)。
二、适用于高职高专钢琴教学的巴赫复调作品
巴赫的钢琴作品数量惊人,但较常运用于基础钢琴教学的有由浅至深的以下几套:《小前奏曲与小赋格》、《初级钢琴曲集》、《二部创意曲》(Inventions)、《三部创意曲》(Sinfonias)、6部《法国组曲》、6部《英国组曲》、《帕蒂塔》(Partita)及《十二平均律》(Wohltemperierte Klavier)。此一系列作品全面展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貌,涵盖了该时期高超的各类复调创作技法。从初期的手指技巧、音乐表现训练进入到如何清晰地弹奏出多个声部的主题,再到组曲形式的优美整体表现,直至由二十四个大小调所组成的多声部巨著《平均律》。在入学观摩时,应细致地询问了解学生之前的复调学习经历。进入教学阶段后,根据学生的基本功和整体程度,在集体课或单一课上有针对性地加入以上复调作品进行练习,避免片面地只学习演奏练习曲、乐曲,应做到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作品四条线齐头并进。
三、巴赫复调作品在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小赋格》是初级阶段的基本训练。《初级钢琴曲集》中有多首闻名于世的作品,其中的各首乐曲分属于“布列”、“小步舞”、“加伏特”等别致的舞曲形式,可开阔学生的眼界。高职学生在上基础较弱的初级班集体课时,可于弹奏至《车尔尼599练习曲》时开始以上两部作品进行练习。于集体课上可选择其中精品、有代表性的重点演示、讲解。用于增强学生的乐感,对复调形成初步认识并掌握各种音乐术语符号、各类节奏型、装饰音等的弹奏。
《二部创意曲》及《三部创意曲》各有15首,为巴赫早年为他的长子W·F·巴赫创作的教材,“创意曲”意为“自由对位的小曲”,这是一部完美地展示了自由模仿、倒影、卡农、赋格等复调写作技巧的优秀作品。巴赫于1723年为该作品写过这样的序文:“正确的指导书,按这部曲集,古钢琴的爱好者,尤其是希望学习的人,不但有能力美妙地演奏二声部;而且熟练之后,也会有能力巧妙的处理助奏的三声部。此时将获得创意和把这些巧妙展开的技术,领会如歌的演奏法,产生对于作曲的强烈兴趣与意图,同时提示了明确的方法。”教学使用时无须按曲目顺序进行,应按曲目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15首二部和15首三部的安排按照调性发展,顺序完全相同,如程度允许可让学生选择同一调性的二部、三部连续弹奏而获得和声效果的对比。学生往往缺乏对“主题”一词的认识,教师在讲解创意曲时应重点分析曲目的“主题”、“对题”、“间插句”以及其各自的弹奏要求,让学生于课下将“主题”用字母“T”标出以区分。此外,还要重视音乐风格的培养及尊重原著的装饰音弹奏。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让学生达到一种良好的歌唱性演奏训练,能够大大改进、扩充、增强键盘演奏的技巧。需重点说明的是,针对高职高专的集体课形式,首先要布置共同作业,统一课程的教学进度,在集体布置作业时要预先讲解,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重点提示,提高回课效率。也可将该类曲目进行教法改革,如在大班课、小组课上由两、三个学生,或分成两至三组分别担任创意曲的各个声部,注意让主题出现的声部突出,对题减弱,掌握好节奏,轮流练习,交替使用齐奏、独奏、接力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收到意外的好的教学效果。
《创意曲》之后可选择具有法式高雅精致的《法国组曲》,如其中的第5部、第6部。每部组曲都由各类舞曲组成:庄重严肃的阿勒芒德——生动明快的库朗特——原自西班牙慢速而抒情的萨拉班德——活泼可爱的英国吉格,其间有时也会插入其他舞曲。人们往往认为《法国组曲》是巴赫组曲中最优秀的,对于高职高专中以学习钢琴为主、上一对一课的学生来说,该组曲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习惯于用此小规模组曲来训练学生优美的乐感、强弱的表现能力、手指良好的触键等方面。《英国组曲》规模较大,以前奏曲为开头;《帕蒂塔》也有称《德国组曲》,则大胆地突破写作传统,展现了一个全景式的舞曲风格,这些都可按照学生的具体程度进行教学安排设计。
高程度的学生还应认真学习《十二平均律》的演奏。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被称为“圣经旧约”,足见其价值。每个调包含一首前奏曲一首赋格,在上下两册中共有九十六首乐曲,每首曲子都有完整的曲式和动人的特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得到演奏技巧训练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平均律》能够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例如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调性特点,而赋格主题性格中的宗教受难性、世俗舞蹈性、抒情歌唱性、雄伟英雄性,皆是当时德国人民真实的精神面貌反映,也是作曲家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能够初步认识巴洛克的风格,巴洛克与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前古典主义的联系,能够形成个人的音乐认识和理解,培养较高的音乐修养与情趣。根据《平均律》德文原意,作者意在可用任何一种键盘乐器演奏此作品,如当时的管风琴、击弦古钢琴、大键琴等,包括适合古钢琴演奏的第一册中的升c小调,更接近于管风琴音色的a小调赋格等。教师也可在集体讲授时播放用古钢琴演奏的优秀版本《平均律》录音,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并在钢琴上模仿古钢琴的演奏效果。
四、如何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弹奏好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
由于复调音乐的特性,部分学生在初期接触后就会有难度的感觉,如手指难控制、主题弹不清晰、难熟悉、背诵困难等,特别是高职高专中基础较弱,视奏视谱能力弱的学生。此时教师应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畏难的情绪,多为学生讲解其艺术背景及风格特点调动起兴趣,协助学生理顺“主题”、“对题”、“间插句”、旋律发展的关系以加深对曲目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细致读谱,正确弹好调号及曲中的其他标记,重视指法的规范性以求容易达到熟练。另外是科学的背谱,避免考试、演奏过程中的混淆遗忘,增强学生信心。还可以各种新型式进行复调钢琴教学,如前面提到的小组课上多人分声部进行配合式声部练习,将会大大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以系统讲授、共同作业、集体回课三种模式发挥集体课的优势和效率。也可配合多种因素,让学生大量聆听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并从历史、风俗、按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直观地给予学生启示,避免盲目空洞的弹奏练习,做到让学生真正接受、理解、喜爱巴赫的复调艺术,借此也将大大提高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内在音乐修养。
高职高专学生是未来的音乐基础工作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及能力将是社会的奠基石,也是参与竞争的本钱。我们在重视教学内容趋向实操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基础训练及提升学生的修为。贝多芬曾说:“演奏巴赫吧,一切都将变得明晰!”就让巴赫作为音乐桥梁的基石,引导学生在立体空间中感受美,并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吧!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8
[2]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2
[3]林逸聪 编撰. 音乐圣经 上册.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01
[4]【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 西方音乐史. 汪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作者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