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浩明
摘 要:射击运动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我国奥运会夺金重点项目。射击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运动项目。研究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在射击过程中的肌电进行了研究。利用美国产Noraxon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对速射技术动作的肌电进行采集和纪录分析。分析中选取射击的举枪时间和枪与枪的时间间隔,肌肉贡献率和平均振幅为研究指标。试图从射击动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揭示男子手枪速射的肌电特点从而发掘男子手枪速射的肌肉活动特点和运动规律,为以后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速射;表面肌电;振幅;贡献率;一致性;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8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67-06
A Study on Chinese Elite Men Rapid Pistol Shooters' Myoelectricity of Shooting Technique
SHENG Hao-ming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As a historical sport and main gold medal spot of China, shooting has strong personality in technique. The paper studies some Chinese elite men rapid pistol shooters' myoelectricity of shooting technique. It collects and records myoelectricity of shooting technique by Noraxon wireless myoelectricity telemetering system made in USA, selecting pistol lifting time, time of interval, contribution of muscle and average swing as indexes. It trie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n pistol shooters' myoelectri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find out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muscles in rapid shooting and prepare some reference available for shooters following.
Key words: rapid shooting; surface myoelectricity; swing; contribution; consistency; stability
手枪速射项目动作复杂,时间性强。它是单手持枪无依托立姿,是在规定的8 s、6 s、4 s三种不同时间,在25 m的距离对一组五个限时环靶进行的连续射击。它的主要特点和观赏性就是“快”和“准”的结合,所以对运动员控制枪的能力和射击的时间节奏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试图通过对实际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释放出的肌电信号的研究,来对肌肉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做出诊断,为日常的专项身体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找出科学依据,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家射击队中的5名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器材 采用美国Noraxon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对速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测试仪由表面电极、8通道无线肌电信号发射器和16通道肌电信号接收器组成。无线肌电测试的采样频率为1 500 Hz/s,测试通道为8通道,带宽500 Hz。
1.2.2 实验方法 先做准备活动,主要活动腰部和上肢。在实验中主要测试了右上肢的8块肌肉(表2)。测试对象露出右上肢,实验员用酒精在要贴电极处擦拭干净以便导电。使用氯化银圆盘电极,每个电极安放在肌肉的肌腹隆起最高点,放行方向与肌肉走向一致,两电极间距小于2 cm。
1.2.3 动作阶段划分 利用录像和肌电的同步性,观察录像上姿势变化和击发时枪的变化,把每次射击的肌电图按举枪到第一枪响(记作T0),第一枪到第二枪响(记作T1),第二枪到第三枪响(记作T2),第三枪到第四枪响(记作T3),第四枪到第五枪响(记作T4),划分为5个阶段,并且剪去举枪前和第五枪响后的肌电部分。在每组5发射击中选取最后3发分析,肌肉贡献率和振幅均采取3发的平均值参与比较分析。
1.2.4 数据处理 MyoReseach MaxⅡ2004分析肌电信号得出时间、每块肌肉贡献百分数、振幅值(通过Rectification滤波Standaet Amplitude分析)。所得数据在excel里计算和作图,利用SPSS11.5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0不参与T1、T2、T3、T4间的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结果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名队员的举枪过程基本上一致,除张鹏辉之外其他队员在每组最后一枪举枪时间有所增加。在五名队员中杨东明举枪时间相对较短。虽然每枪都有所变化但是都集中在1 s区间内。8 s组集中在2~3 s、6 s组集中在1.5~2.5 s、4 s组集中在1~2 s。
从图2中可以看出几名队员的第一枪与第二枪即T1的时间间隔比较长,第二枪与第三枪(T2)和第三枪与第四枪(T3)的时间间隔短,第四枪与第五枪(T4)的时间间隔有所增加但仍比T1小。时间多集中早1.0~1.20 s间。其中陈永强枪与枪之间时间一致性最高,杨东明用的时间最长。
从6 s组的时间间隔分布图(图3)来看,6 s组时间间隔多在0.80~0.90 s之间,分布平均,节奏性好。其中杨东明用的时间最长,T2出现波动。
结果表明(图4),4 s组枪与枪的时间间隔多在0.5~0.6 s之间,丁峰、钱丹、陈永强的时间一致性比较好。张鹏辉在T4阶段时间有明显增加,杨东明的时间最长。
从图3、图4、图5总起来看8 s组的时间一致性要比6 s组和4 s组差,每枪之间的时间相差几乎都在0.2 s之间。8 s组每枪间隔时间多集中在1~1.2 s间,6 s组每枪间隔时间多分布在0.8~1.0 s,4 s组每枪间隔多在0.5~0.6 s间。杨东明的时间间隔最长,张鹏辉的第四枪与第五枪时间比前面各个间隔要长。
2.2 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贡献率
2.2.1 各肌肉在8 s、6 s、4 s射击中的贡献率 实验结果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 时间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速射中时间的把握相当重要,良好的时间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完成动作。从上面五名高水平运动员每枪的时间分布来看,8 s射击组的举枪时间在2.4~2.6 s为好,每枪的时间分布在1.2~1.4 s为好。每枪的时间分布越均匀,差异越小,成绩越好。6 s射击组的举枪要求在1.8~2.4 s比较合理,组间时间在0.8~1.0 s较为适宜。4 s组更要求时间的合理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出现漏靶、慌乱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成绩,从5个人的举枪和枪间的时间分布来看,4 s组的举枪到第一枪响的时间要快,一般控制在1.4~2.0 s比较好,枪与枪间的时间把握也要求相当高,不能忽快忽慢,时间间隔在0.4~0.6 s最好。
3.2 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贡献率特点分析
3.2.1 总特点分析 从表3的数据来看,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桡侧腕屈肌是速射运动的主要参与肌,在整个运动中贡献率都在10%以上。这与这几块肌肉的作用有关。斜方肌上部肌肉具有使肩胛骨上提的功能,在整个射击举枪过程中斜方肌参与上提肩胛骨,在射击时起固定肩胛骨作用,使上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三角肌使上肢在肩关节处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肉还有使上肢在肩关节出内收的作用,在射击的整个过程中三角肌都处于紧张状态,以维持上肢外展的姿势。手枪速射的持抢手的腕关节有一个内收角即腕关节向尺侧伸展使腕关节处于紧张状态,由此才能保证在射击过程中腕关节不会晃动,在这种姿势下桡侧腕屈肌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桡侧腕屈肌是男子速射项目中重要的肌肉。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指浅屈肌在男子速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它们的作用要做到有的放矢,放松与紧张要适度。
3.2.2 个人特点分析
射击项目的个性化想当强,从表3看出陈永强的肱三头肌肌力的贡献率达到13%左右。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丁峰的主要用力肌肉在三角肌前束、桡侧腕屈肌、三角肌中束、肱三头肌。其中斜方肌用力小,肱三头肌的贡献率达到14%左右是他的一大特点。肱三头肌用力比较大可能是在射击的过程中肘关节处于过伸的状态,上臂比较紧张。 从表3来看,钱丹的突出特点是桡侧腕屈肌在射击的过程中用力比较小,只占整个过程中的8%左右,这可能导致腕关节的晃动。杨东明的特点更为突出,表3中各肌肉的总贡献率数据显示,三角肌中束和桡侧腕屈肌用力比较小,而肱二头肌和指浅屈肌用力突出,这也许是他肌肉特点或者是他的射击方式待改进。张鹏辉的特点在于指浅屈肌用力突出贡献率达14%左右。由此看见杨东明和张鹏辉在射击过程中有腕屈的动作。
3.3 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振幅变化的分析讨论
3.3.1 总特点分析 从表9~表13中个肌肉的振幅来看,在男子速射项目中主要是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桡侧腕屈肌起主要作用。
3.3.2 各阶段分析 从表13看,总的来说陈永强在射击过程中肌肉力量的控制比较稳定,动作一致性比较好,但也有细小的不一致性因素存在。在8 s组中T1与T2、T3、T4段的斜方肌振幅都有显著性差异,T2与T4有显著性差异,在6s组中斜方肌振幅在T1、T2阶段都与T3、T4有差异,由此看见在运动过程中斜方肌的控制不是很好,稳定性不够好,有待进一步加强斜方肌稳定性训练。肱二头肌在T4阶段与T1、T2、T3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4 s组中只有肱二头肌在T1与T3、T4有显著性差异,肱二头肌虽然是辅助肌,但它的不稳定也会影响射击的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斜方肌振幅在8 s组与6 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9),与4 s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6 s组与4 s组也有显著性差异,且都表现为振幅增大。在三角肌后束方面8 s组与4 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2),表现在增大。8 s组与4 s组的肱二头肌振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也表现在振幅增大。从上面的分析比较来看,影响陈永强动作一致性和动作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在斜方肌,斜方肌的振幅在枪与枪之间(T1、T2、T3、T4间)和在8 s、6 s、4 s组之间也有差异,这是他需要完善的地方。肱二头肌也是影响他枪与枪之间一致性和组与组之间稳定性的一个因素。
从表10中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丁峰枪与枪之间动作一致性的肌肉主要在指浅屈肌,它在8 s组、6 s组、4 s组的枪与枪的时间段上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在运动中他对是否屈腕,屈腕力度把握不好。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在6 s组的枪与枪间有差异,在8 s组和4 s组变化不是很明显,说明他在这几块肌肉的用力度上把握不够完美。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是影响他动作在组与组间稳定性的关键。
对表11的分析发现钱丹在射击运动中一致性性相当好,只发现指浅屈肌的振幅在8 s组的T1与T3有显著性差异(P=0.049),T1与T4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T2与T4有显著性差异(P=0.023),T3与T4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振幅表现在减小。斜方肌的变化不大,T1与T3有显著性差异(P=0.035),振幅减小。6 s组中的指浅屈肌的振幅在T2与T4有显著性差异。指浅屈肌的微小变化可能影响动作的一致性,这可能是他在控制腕的屈方面还不够精确。8 s组、6 s组与4 s组的振幅间没有变化,动作的稳定性相当好。
从表12的结果中我们发现桡侧腕屈肌是影响杨东明枪与枪一致性的主要肌肉,桡侧腕屈肌是控制腕稳定的主要肌肉,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动作的质量。在4 s组中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肱三头肌的振幅在T4阶段显著性降低,有些放松,最后一枪质量不高。斜方肌和桡侧腕屈肌是影响他组与组间稳定性的关键。
表13结果显示张鹏辉在8 s组射击中各肌肉的振幅在各阶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枪与枪之间力的把握很好,一致性相当好。在6 s组中三角肌后束的振幅在T1与T2阶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4阶段明显减小。肱二头肌在T1与T4阶段的振幅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的来看各肌肉的用力在各阶段变化不大,比较稳定。4s组中的三角肌中束在T1与T3和T4阶段的振幅具有显著性差异,振幅减小,这种差异可能来自肌肉的放松。三角肌后束也在T1与T4阶段的振幅有显著性差异(P=0.046),振幅减小明显。肱二头肌的振幅减小在T1与T3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T1与T4阶段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6)。肱三头肌的振幅也在T1与T4阶段有显著性差异。桡侧腕屈肌在T3阶段振幅最大,与T1和T2阶段都有显著性差异。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张鹏辉在射击的4 s组中的大多数肌肉的振幅在T4阶段有明显降低,这种变化可能是思想上放松所致。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8 s组与4 s组在斜方肌的振幅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从表17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4 s组的振幅比8 s组高。6 s组与4 s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也表现在增大。肱二头肌的振幅变化也在8 s组与4 s组,6 s组与4 s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都表现为4 s组的振幅明显增大(P值分别为0.000、0.003)。桡侧腕屈肌振幅在4 s组最大,与8 s组和6 s组都有显著性差异。4 s组与8 s组相比振幅增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2)。可见张鹏辉在三角肌后束和肱二头肌的力度把握上还要进一步加强,不要成为影响动作一致性和稳定性因素。
3.4 疲劳分析 从上面表9~表13的结果看,大多数的4 s组各主要肌肉的振幅与8 s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4 s组是速射的最后一组,肌肉在长期静力性工作下易产生疲劳现象,为了达到运动要求的力量肌肉会动员更多的肌肉参与工作,相对来说这块肌肉的放电幅度增大,在肌电图上表现为振幅增大。
4 结 论
1) 从射击整个过程来看是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桡侧腕屈肌为主要肌肉,在运动训练中要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在静力性力量训练后要结合动力性训练以放松肌肉的目的,防止肌肉劳损和僵硬。
2) 动作一致性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动作稳定性是组间稳定性的关键,斜方肌是影响组间稳定性的关键肌肉。
3) 陈永强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斜方肌、肱二头肌的协调性、一致性、稳定性训练,张鹏辉在每组的第5枪要集中精神不要放松。丁峰和钱丹要增强指浅屈肌的控制。杨东明则要加强桡侧腕屈肌的控制程度,让腕关节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键,金小刚.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8):26-28.
[2] 胡天培.肌电特征发现与肌电康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28(3):151-153.
[3] 李卓.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27-30.
[4] 罗炯,金季春.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2005(2):56-59.
[5] 唐远炎,王玲.小波分析与文本文字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Constable R,Thomhin砌,Carpenter DR.Tune-frequency analys 0fthe surface EMG dL ng~LLrn height jumps under altered-conditlonsLJ].Biomedical Sciences Instrumentation,1994,30:69-74.
[7] Itnkura N,Kinbara Y,Fuwa T.Discrimination of forearms motions by suI ce EI~IG signals usi.g neural network[J].Appl Human Sci,1996,15(6):287-294.
[8] 罗成宏,朱东铭,等.单纤维肌电图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28(2):110-111.
[9] 周强.离心运动后大鼠延迟性肌肉损伤肌电图定量参数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128-130.
[10] Naije Metal.Changes in the powers pectrum of surface EMG of human master muscleduetolo calmusclefatigue J.Archesoral Biol,1982,26:409.
[11] 高强,等.表面肌电图自动分析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2):95-102.
[12] Petrofsky JSetal.Powers pectru manalysis of EMG duringst aticexercise.Pysiologist.1975,18:350.
[13] 杨红春,王健,张海红.等长收缩诱发肌肉疲劳及恢复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变化规律[J].生物物理学报,2005,21(5):60-65.
[14] 郑修军,等.肌电假手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3):40-42.
[15] 周维金,崔利华,王玉琴.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上肢瘫痪问题[J].现代康复,2000,4(4):21-23.
[16] 熊开宇,陈昊,胡英琪,等.离子浓度和温度变化对骨骼肌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34-336.第31卷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