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益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当然也可以称为世界奇迹,即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事件。中国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成为开放式的发展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矫正国内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时间是破世界纪录的。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中国从1978到2007年平均增长率是9.77%,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在30年的时间里经济持续增长在8%以上。比如日本,从1960年经济起飞到1988是28年,韩国、新加坡等都没有超过30年。而中国很有可能会达到40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8个多亿降到了现在的2 000万左右,这个下降的幅度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去年中国召集了非洲大部分的国家,体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个奇迹随着中国发展逐渐在世界上达成共识,形成了一种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可以这样总结:立足国情与时代,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集成全球优势要素为我所用,以开放推动改革和发展。全球化原来是英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推出的对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没想到这种理论出来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中国具有集成全球优势要素的条件和功能,所以中国无意中受益。原来有日本模式、韩国模式,现在有了中国模式,而且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从中国模式中分享经验。
这里面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个是“中国崩溃论”的始作俑者,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罗斯凯教授。1998年他发表了“中国经济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2%左右;还有论证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单位能源消费下降,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因而认为中国在造假。第二个人就是林毅夫。林毅夫反对“中国经济崩溃论”,他最有名的著作是1993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认为,罗斯凯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新经济现象是错误的。中国的经济增长里有几个谜,到现在还一直没有人能解释,所以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历史证明中国并没有造假,也肯定了中国模式。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也是世界对中国模式的承认,让全世界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中国模式是中国人创造的,可以预言,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会太久。
中国经济奇迹是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一般人认为改革比较实,开放比较虚;实际上开放也是实的,开放起到了矫正国内要素结构的作用。中国的要素结构是畸形的,劳动力极其丰富,资金、技术极其匮乏。这就需要开放,利用世界资源来矫正,多的输出、少的引进。
目前,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达到2 000美元,是一个转折点;此外,估计到2010年中国对外的投资会达到800亿美金,也就是说中国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上将扮演重要角色。第二个因素是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原来劳动力是中国的优势,经过30年的发展,资本和技术得到了很大的积累,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不断地扩散,现在还出现了“中国经济威胁论”。第三个因素是外部条件不断变化。苏联剧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形成了包围的趋势;但“9.11”事件后,中国政府抓住了机遇,营造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然,中国模式还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个是金融风险。中国影响世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只能在产品市场,也就是消费市场,影响世界经济;第二个阶段是对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阶段是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2007年底A股大跌,牵动世界股市下跌,中国金融市场已逐步与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体。目前外国人购买中国股票还有很多障碍,但由于对中国经济的看好,游资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因此,金融风险成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中国现在还面临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不断的升值最终会使经销商和消费者放弃中国商品。人民币升值在东部地区已经造成很大压力,出口企业出现亏损。
第二是资源与环境成本。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劳动力和土地的跨国流动很差,而资金和技术的流动性很好。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也相当大,资金和技术就会流到中国。但如果要素的流动性发生改变,中国不一定还会是世界工厂。此外,成为世界工厂也使中国面临排放大量污染物的困境。
第三个是劳动力。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中央推出了新劳动法,是想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前做一个规范性的东西,提高大家的待遇,但是出台得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