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交界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体制障碍与建议

2008-09-11 10:49邓正琦
关键词:交界区域合作跨省

邓正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各种层次的区域合作不断出现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成功的典范,为我们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淮海经济区的区域经济模式是值得磋商的(淮海经济区是由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20个地、市构成的,成立的时间已经22年,但其经济发展在沿海地区是落后的)。重庆直辖10年以来,非常重视区域合作问题,比如川渝合作、西南六省区的合作、长江沿线29个城市区的合作等。随着胡锦涛总书记“314”指示的落实,重庆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挥龙头作用。

跨省交界地区,大多山水相连,多群山峻岭,多少数民族聚集区,自然条件恶劣。而且此地区多为山区和革命老区,有特殊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但是由于跨省交界地区远离其所处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的现象,而且难以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因此,跨省交界的区域合作问题,尤其是其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值得社会关注。

跨省交界地区开展区域合作,可以促进交界地区的协调发展:(1)可以明确交界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使该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势产业;(2)有利于交界地区的协调机制的形成,建立和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及扶持机制;(3)有利于消除无序恶性竞争;(4)可以协调区际利益关系,弱化地方保护,减少区域内的重复建设。

跨省交界区域的合作也有利于统一大市场的构建。目前,在交界区域并未形成统一开放的竞争条件,交通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区际贸易壁垒、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跨省交界地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比较缺乏,如果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实现区域内规模经济;同时,资源要素的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跨省交界地区开展区域合作还存在一些体制障碍:(1)行政区划壁垒。行政权力的介入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自由竞争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经济组织的行为,地方政府也不例外。受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实行地方保护,造成了交界地区经济合作的障碍,资源无法进行跨行政区域的自由流动。(2)税权有限,导致重复建设。地方税权的规模较小,在交界地域存在基础建设透支的死角。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主要是纵向的,没有横向的。各地方政府滥用税收优惠,在交界地区更明显,造成恶性竞争。(3)现行金融体制阻碍了跨行政区的信贷行为,形成了金融壁垒。我国的金融体系只有纵向管理机制,没有横向机制,影响了金融资源的跨地区优化配置。因此,建议:

1.设置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权威区域合作机构(这是研究淮海经济区模式得出的)。中央政府进行宏观抉择,省与省及其交界地区的合作,如果没有中央的介入是很难实现的,只有由中央政府出面才能形成高效运作的组织机制。可分两步走,先建立协调机构,等条件成熟后再对其进行管理。

2.省级政府,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省与省之间要开展区域合作;交界地区的地方政府负责微观操作,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培养支柱产业,并建立跨区域的中介组织。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行业协会,建立政府经济联动机制;从交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消除经济和贸易壁垒,健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法规,创造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要施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尽快建立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实施区域性的财政投资政策;区域财政投资应主要放在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上,培育支柱产业;要解决交界地域的能源问题和投资问题,形成能够有效带动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投资模式。

3.制定并实施区域性的金融优惠政策。可建立国家区域性发展银行,扩大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专项基金的规模,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应实行区域性的信贷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交界区域合作跨省
哀伤
川渝人社数十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异地结算 攻一攻跨省难题
长三角区域合作
交界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展
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