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创新与完善公司治理及管理

2008-09-10 10:38季晓莉
北方经济 2008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季晓莉

摘 要:会计信息系统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管理会计不断创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公司管理,以最终形成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 会计信息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管理系统

为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和发展,应重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结合和会计信息的

内在性质。 管理会计也需要重新构造其目标和方法体系,才能有助于健全公司治理和加强公司管理。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与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效的会计和审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提高公司管理质量,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一)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与管理的有机联系

第一,董事会有效性提高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真正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持续经营和科学管理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董事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公司的目标不能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与其有长期利益关系的其他人员的利益。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不仅仅为股东服务,而且要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保障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应有权利、维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可靠、丰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第三,董事会对CEO经营业绩目标的确定。尽管CEO的业绩目标取决于公司对CEO职位角色的认定,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CEO的业绩目标总会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业绩要素,这些业绩要素往往需要用一定的会计指标予以反映,业绩实现情况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披露。

第四,股东会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与CEO业绩评估不同的是,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在于对它们自身活动有效性的评估,而不是判断公司日常业务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这种评估往往不是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尽管如此,这类业绩评估仍会注意到公司财务的成败,而且评估程序和披露途径也仍要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

第五,股东会董事会对人力资本正确的定价。人力资本定价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确定基础。只有在对人力资本恰当定价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运作。而人力资本定价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它也必须依赖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主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抑制公司“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和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代理成本、抑制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公司管理层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公司管理层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董事会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备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第四,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监控。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监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怀疑,但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增进这个有效性则仍是共识。尤其是近几年,通过资本市场重构公司的浪潮一直未见消退,如何提高相关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以降低资本重组的代价,广受关注。

第五,有助于投资者增强投资信心。因为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作为“委托人”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管理会计在健全公司治理加强公司管理中的角色

(一)财务会计在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局限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 “透明性”的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毕竟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信息种类,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第四,商业秘密的限制与市场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尤其是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企业在披露问题上一定会持谨慎态度。市场和文化背景,如对信息不足与信息过剩的不同理解、对“自愿披露”的不同接受程度等,对信息披露的数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作用

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满足。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认为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是有用的。这些信息传统上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显然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的披露。这样,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传统理论的局限性,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还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拓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十分重要。

三、围绕公司治理与管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况且,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质量要求,与政府政策需要也有直接联系,而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对外财务报告和对内管理报告的称呼,不如用“强制性信息报告”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名称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凡按法定要求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没有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但也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则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由公司自行决定向谁提供、提供多少和如何提供。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系统
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ERP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AIS课程探讨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