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萍
摘 要: 企业信息化推进了ERP软件的快速传播和使用,ERP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业务模式,还影响改变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本文从ERP软件应用的角度对高校AIS课程教学软、硬件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化AIS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 ERP 会计信息系统 教学效果
一、引言
会计软件的发展过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管理模式演变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大体经过了人工管理阶段(会计核算软件的起步阶段)、文件管理系统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成形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基于ERP管理思想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阶段)。ERP环境就是指企业应用并实施ERP软件后,将企业内部的生产、库存、运输、人力、采购、成本、分销、财务等资源结合到一起,实现对资源的最佳组合,实现对整个环节的系统化、协调化、集成化的管理。AIS(会计信息系统)是指通过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
二、高校AIS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1.各自为战的AIS课程目标。
ERP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以实现企业系统化管理。AIS作为ERP的一个脉络,必然要求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融合,实现系统的对接与信息的共享。我国开设AIS课程的高校几乎覆盖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层次,但在AIS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设置上千差万别。有的高校将本课程局限于学生对ERP环境下AIS系统操作能力的掌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能使用软件按会计工作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即可。有的高校则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软件的实施与完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而且要学会会计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等,看起来大而全,但是具体操作时面临种种问题。
2.有待完善的AIS课程教学硬件。
(1)实验室建设
ERP环境下AIS课程实验教学是在ERP实验室进行的。高校ERP实验室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此外,ERP实验室通常作为经管类多个专业的校内综合实验室,可以作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生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验基地。校内实验室机房除了承担AIS授课任务之外,还要满足其他课程使用的需要,无法做到专机专用。而且建有专门ERP实验室的院校由于种种考虑课后不会对学生开放,使学生缺少课外练习的机会。此外,ERP实验室常常面临ERP软件升级、计算机等硬件更新等问题。
(2)教材建设
目前高校AIS课程实验用教材大多数是软件公司操作手册的改版,一方面通常缺少课程所需的信息化理论等内容,另一方面这类教材一般按照系统模块进行布局,教材中的实验资料也是分模块、缺少连续性,如财务模块使用A企业的业务资料,供应链模块使用B企业的业务资料,而且,模拟企业的经营时间跨度都不长,很难让学生对ERP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还有的教材,纯理论阐述,缺乏与应用软件相配套的操作内容,不便于学生使用。
3.亟待改革的AIS课程教学软件。
(1)内容体系
ERP是企业信息化的产物,AIS是ERP的核心,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信息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复合性交叉学科,ERP环境下该系统包括多个应用模块,系统庞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同时,AIS课程不仅仅限于软件操作,要既讲理论又进行实践,理论要与实验环节相融合。目前,由于没有权威机构的统一,也没有统一标准可以遵循,高校设置课程时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如何兼顾理论授课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目标,是强化ERP环境下AIS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大多数高校的AIS课程教学还是沿袭了传统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流程套路化,缺少教学互动。AIS课程内容有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会计信息化理论主要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差。AIS课程实验教学先要教师演示,之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或程序练习,这一过程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实就是模仿和复制教师的操作,常常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更谈不上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了。
(3)师资
ERP环境下AIS课程涉及知识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具有高度复合的特点,课程讲授对于教师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软件实际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系统管理能力,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通晓或掌握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等多知识。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对于AIS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相关内容的讲解不能深入,严重影响AIS的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三、强化ERP环境下AIS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AIS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技术性强、岗位协同性等要求高。但是,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在会计软件设计能力与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课程应用上的掌握程度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设置等方面并未达成共识,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据本地区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进行选择和定位,并在AIS课程教学中贯穿落实,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1.更新观念,合理定位AIS课程的教学目标。
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办学理念不同,面对的需求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上可以不统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要针对社会发展进程及其对会计人才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来选择和定位,AIS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的融合,是会计知识上的信息化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应当是具有管理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课程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完善硬件条件建设。
(1)完善实验设施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要强化实验教学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内已有条件。已使用ERP软件的高校机房、网络等硬件是最基本配置,应该能够满足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的应用要求。但是,机房计算机要及时更新,ERP软件要及时升级,网络覆盖范围保证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时的使用,网络保持畅通,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对于实习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较多采用的是“校企联合,校外实习基地”的模式,达到熟练掌握AIS课程内容的目的。
(2)教材及实验资料建设
教材内容直接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好的教材要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既利于学又利于教。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或软件公司共同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另外,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师资以会计准则和制度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开发设计基于整个系统的教材。编写的教材在理论教学内容上要满足日常业务处理、供应链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信息化实验操作的要求。
3.软件建设。
(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企业和市场需求出发,加强计算机学科对会计信息化学科的融合,AIS课程要以信息化、ERP为课程体系的灵魂,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来设计课程内容。AIS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方面,应用型高校应以会计软件使用中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为主体学习内容,基于ERP平台的会计业务处理从业务系统产生,对于ERP原理、系统功能、财务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等理论也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实验方面,ERP环境下,信息化管理已延伸到业务环节,企业的会计处理从业务系统产生,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管理的优势显著,因此,AIS课程实验操作最好延伸到供应链的软件处理。
(2)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师面对不同的对象应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约束,高效、快速地接受信息和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与进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当然,AIS课程教学中信息化环境更适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
(3)注重师资培训
AIS课程是跨度很大的一门课程,讲授AIS课程教师不但要具备坚实、全面的会计与计算机知识,同时要有会计信息化的丰富实践阅历。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使教师领会最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管理软件,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通过实行各高校之间会计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与跨校合作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李欣.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
[2]詹阳,刘瑞武.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
[3]孙博文.大数据时代引领高校会计信息化变革[J].河南教育(高教),2015,6,总第122期.
[4]张华,艾文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