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与改进.
一、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社会及环境.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学生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不长时间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例如,我们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什么反应?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打咯?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胃酸过多的人为什么不宜食用橘子、柠檬等酸性水果?洗发时为什么先用洗发水再用护发素?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踊跃地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围绕着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会始终保持他们对化学课的热情,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化学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完成了课本上的实验,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我们已知道,除铜以外,碳、硫、磷、铁、镁、石蜡都能与氧气反应,能否用它们代替铜呢?为什么?”同时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用品:广口瓶、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玻璃管、烧杯、碳、硫、磷、铁、镁、石蜡、水等.这个设疑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而且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一边巡回指导,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一边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巧妙、及时设疑:实验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实验?有的学生大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因打开装置可能漏气,有的学生提出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方法来改进实验, 对回答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鼓励,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研讨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设计,用实践检验创新成果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课外小组的形式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设计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CO2,当需制取多瓶CO2时,检验满时很麻烦,换瓶时有大量CO2逸散到空气中,因此既麻烦又浪费药品.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群策群力,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通过学生的亲自设计,使原装置和实验程序得到优化.
如右图所示,收集CO2时,先合上弹簧夹2、4,让CO2进入甲集气瓶,待甲集气瓶集满后,打开弹簧夹2、4,合上1、3,让CO2进入乙集气瓶,同时用空集气瓶调换甲集气瓶.如此直到所备集气瓶全部收满为止.经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例如,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的办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定势思维.我适时提出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大胆自由想象,提出很多鉴别方法:如①口尝,是否有咸味;②洗涤油锅,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团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潮解等.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又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实践证明,只有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