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娜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为此,围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需求.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十分清楚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发展状况.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教育方针的指向相违背.因而,应把素质教育真是落实到数学实践中,使之成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整体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启发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培养跨世纪人才为目的的全面教育.
二、 紧扣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从这样的素质观出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二是让学生了解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发展进步意识;三是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知识传授中.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新课标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将教改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初步形成—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归纳、目标练习、本节小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现总结如下.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首先要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提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自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深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良好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全心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但设计教学形式,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期待、有质疑、有投入、有探索、有启迪,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
2.学生预习、讨论,教师释疑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指导、点拨.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多给学生的参与的机会,是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操作、思考、研究、表现,考察亲身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目标认真自学,在自学的同时获取问题的答案.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有疑难问题给予及时解决.答疑的目的在于扫清学生的自学的障碍,帮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分辨和修正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同时就交给了学生观察、阅读、思维等方法,培养其初步的自学能力.教师的点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恍然大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打开求知的大门.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学生自学完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又是他们深入认知的前奏,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去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讨论,给学生发挥想象的讨论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疑难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也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和修正,教师对简单的问题要强调做题步骤.而对复杂的例题要精讲、重点要讲清、难点也要讲透.
4.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变化、发展、开拓、创新一些课内外精巧的练习,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开设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窗口,提供全方位的练习平台,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分A、B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能力.
5.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本节的教学过程和自学提纲自己探索的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知识概括性要强,不宜过繁.通过让学生小结,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分析、语言表达能力,又为本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