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语序错位现象探幽

2008-09-08 09:44郭拥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7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语序语文阅读

【摘 要】在诗歌作品中,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及修辞表达的需要,经常会出现语序的错位现象,这给学生阅读造成较大的障碍,笔者就该问题作了一些归纳,以期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序;诗歌;语法结构;语文阅读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以及修辞表达的需要,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语序错位现象。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必须把它们调整为正常的语序,才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笔者就诗歌中语序错位现象,归纳如下几种类型:

一、主谓倒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花重锦官城”,正常语序应为“锦官城花重”。

二、状语提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正常的语序是:“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三、宾语前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四、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谓--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应为“林暗风惊草”等。

五、定语变化: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中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前置或后置。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前置: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都是定语前置的例子。

B、定语后置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重)花的定语“锦官城”在句中后置。

六、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在春风中笑)“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目穷千里)都是同类的例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其它还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对此欲倒东南倾”,应为“对此欲倾倒东南”。

在平常的诗歌鉴赏教学中,笔者深有感触:诗歌中的语序错位往往会成为学生阅读诗歌的绊脚石,而学生一旦被绊住,诗歌鉴赏就很难进行下去。此时此刻,老师若略作点拨,学生定会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掌握诗歌语序错位现象,才能消除诗歌鉴赏的障碍。

【作者简介】郭拥军,河南省濮阳市外国语高中教师。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语序语文阅读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