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环境建设

2008-09-05 01:15
教育探索 2008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施 翔

摘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环境建设: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要帮助家长树立创造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要通过教育、疏导,减弱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环境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119-02

收稿日期:2008-03-10

作者简介:施翔(1950-),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与教师教育研究。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或家庭都偏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已是普遍现象。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经常出现烦恼、厌学、自卑、冷漠、嫉妒、孤独、逆反、早恋等各种心理问题。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很多中学已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诸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心理咨询等措施。这些措施对解决中学生出现的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固然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做到预防矫正兼顾而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因此,就应该认真分析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以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一、教育环境与心理问题的分析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已多年,但一些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应试教育”影响仍然较严重的情况下,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着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只重智育,轻视其他,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仍然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包括学生潜能的个别差异在内的种种原因,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些学生在学校、社会舆论的导向和父母、家庭的过高期望下,心理压力较大,难以承受,于是在学习中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因学习基础较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总也上不去而产生畏难心理,因应付必交的作业自己又无力独立思考,就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见解,经常与同学对答案、问答案,甚至抄答案而渐渐产生依赖的心理。此外,这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少有成功的尝试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的感受只是枯燥乏味和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普遍都有厌学的心理。还有就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都不被同学和老师所重视,有一些甚至被歧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较大的伤害,进而产生孤独、冷漠、自暴自弃等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报复的心理和行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并不只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出现心理问题也不鲜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平时处于老师的青睐、家长的欣慰、亲属邻居的赞誉、同学的羡慕的状态之中,由于他们很少受到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较脆弱,耐挫力较差,当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偶尔出现失误或某一门功课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当他们由初中升入重点高中不再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沮丧、失望、失落、烦躁等心理问题。因此,就出现了极个别中学生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离家出走,甚至以死解脱心理重负这样本不该出现的事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校“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我们必须重视。

第二,不够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因素。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遍现象,也无可厚非,但教育方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学习方面家长们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有的把子女学习成绩的“出人头地”作为家庭的荣耀,子女也就处于“众星捧月”的状态之中,这样的学生极易产生虚荣心理,有的家长因子女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恨铁不成钢,又不能正确分析原因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引导和教育,而是运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去“教训”。例如,不注意尊重子女人格,讽刺和嘲笑他们的缺陷、幼稚或过失,随便给他们以否定性的评价,导致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我无价值感和自卑心理。又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家长们在目前家访越来越少甚至基本绝迹的情况下往往更容易被教师“邀请”到学校去进行“校访”,而一些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拖了班级的“后腿”,减低了平均分,影响升学率,甚至认为有损自己的声誉,所以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往往态度不好,指责家长没有尽好家庭教育的义务,个别家长甚至受到教师的“训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家长是断然不敢与教师发生争执的,但他们的自尊心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个别的认为受到羞辱,其中有些家长就难以保持冷静而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进行“宣泄”,轻者对子女进行训斥,重者体罚子女实施“棍棒教育”!这很容易引起学生严重的内心冲突和因紧张而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叛逆行为甚至形成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再如,在生活方面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也导致了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他们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有的还很自私。还有就是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正常,父母经常吵架、关系紧张、离异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异常,产生自卑,认为人与人之间无真情可言等心理。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环境确是一个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的直接因素,我们不可轻视。

第三,过去曾有教师惊呼“6+1=0”,意思是说,学生每周在学校6天接受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教育,在周日即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腐朽观念和有悖于社会公德行为的影响抵消。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上的种种现实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当他们看到社会上那些欺骗、见义而不勇为和其他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不良风气,再对照他们平时在学校所接受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有些学生会感到茫然、彷徨甚至对所接受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这些学生如果受到不良因素的不断“强化”,还会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合理感”。又如,在目前“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高费择校”仍是社会上的一大热点问题,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尽管也符合择校的基本要求,但因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承担高费,而不能如愿,这些学生就很容易透过表面的“公平”而在心理上产生不公平之感,其中有些学生还会陷入烦恼之中,甚至产生对家长“无能”的怨恨。所以,社会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我们也不可忽视。

二、关于创建健康教育环境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基本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却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这些因素是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和根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必然会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辅导以外,还必须正本清源,治理教育环境,努力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减弱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眼长远,着手当前,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优化学校教育环境的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氛围。在此基础上,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还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环境的创设:1)为了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应增设更多的选修课,经常性地组织课外活动,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努力做到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门类齐全,并切实地把这些活动当做不可或缺的课程去对待。2)优化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掌握知识各具特点的所有学生,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地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成功阶梯,让学生不断有成功的尝试,使学习具有更浓的兴趣,最终像洛扎洛夫所说的“达到知识的无痛分娩,清除紧张、忧虑和烦恼”的佳境。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防止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充分体现民主,使不同个性、学习成绩处于不同层次、顺利的或受到挫折的所有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人格受到尊重,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学生之间不正常的人际关系,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第二,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要使这项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和直接向学生了解等有效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指导那些家庭教育环境不够理想的学生家长树立创造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意识,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确定比较合理的期望目标,帮助他们掌握些心理学,尤其是个性心理、发展心理和心理卫生的有关理论知识,辅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教养子女,建立正常和谐的亲情关系,使学生生活在比较宽松、健康的心理氛围之中。此外,对一些家庭发生诸如父母离异、家长患重症或有死亡等突然变故的学生,应及时掌握情况,倍加关心,努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激励他们在逆境中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增强耐挫力,尽力防止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第三,社会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要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就不能忽视这一方面。很多人认为要改变这一现实,学校无能为力,其实不然。尽管我们学校确实也许难以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但通过我们的教育、疏导能够做到减弱社会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所见所闻的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丑恶行为要采取不回避更不否认的态度,但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使学生能以正确立场、观念和心态去分析社会这些现象,谴责、唾弃丑恶现象和行为,感受真善美。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去进一步深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总之,教育环境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闫长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