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93-02
收稿日期:2007-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AJA060010-2)
作者简介:宋建军(1952-),男,哈尔滨人,研究员,从事教育学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参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保障,实现有效发展和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一、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有效发展和与区域经济互动,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和与区域经济互动,必须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建立起有效发展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促进校企通力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在校企合作中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企业是欢迎的。没有利益的校企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会有长期的合作。基于这样的认识,高职院校要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以利益共享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在与企业合作时,要了解企业想什么、需要什么,学校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把企业发展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在与企业合作时,要帮助企业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实施营销策略,等等。学校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要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其长期合作的动机。而校企长期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学校,因为企业帮助学校实现了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
2.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一是成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可到学校兼任副职,学校也可派专家到企业兼任副职。企业的有关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可成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三是企业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企业同意和本人愿意,可调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四是将具有教学能力和曾担任过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人员反聘到学校任实习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3.建立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合作
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帮助和支持,而且是双方应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包括政府、行业或相关部门为校企合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也包括校企双方签订的协议。双方签订的具有法律性质的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应承担的责任,以此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比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多长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如果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的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
二、 管理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的重要保证
建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保障体系,实现学校管理创新,是历史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根本抉择。
1.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本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创造出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管理机制来取代传统的僵硬的管理模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强调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主要的资源,把广大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高职院校的人才资源。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把人视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核心资源。所有教师都是学校利益共同体的成员,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学校的利益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而且学校的发展又有赖于教师的创造性智慧的发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要在学校创造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开发人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本化的管理机制是管理创新的重点。
2.坚持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传统制度管理工作中,将师生员工视为管理对象,用制度的外在力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师生员工在接受外在管理的同时,也在用心中的规范引导着自身的行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规范力,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感受自我管理的愉悦。而且学校的制度管理要保持长期、稳定的效力,也必须培养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让师生员工,参与到制度管理的活动中,并通过参与、体验管理,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将管理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放手让师生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并成立相应的管理的机构与组织,为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提供保障。提倡自我管理,并不是要替代外在管理。外在管理需要以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为基础,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都是高职院校制度管理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坚持外在管理的同时,强化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必须坚持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3.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目标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到每个人,从上到下都围绕本组织的工作目的,制定各自的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通过自主管理实现目标。目标管理虽然科学、有效、合理,可是,由于缺乏对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容易导致管理长期处于静止、片面的状态,难以真正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只有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一种动态管理模式,关注师生员工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的思想、心态、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关注他们在综合知识、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提高,才能真正达到目标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创新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实现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实现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为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2]孙立新,杨静娟,宋建军.解读新时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魏崴.校企结合的复合型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逃,2006(10).
[4]董维佳,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许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