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研究

2008-09-05 10:15张成明李俊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纲要目标

张成明 马 雷 李俊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进行了研究。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散打项目特征、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通高校散打课程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打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基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掌握散打基本礼仪规范和散打常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竞争及尊师重道的良好意识和明礼、谦恭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散打;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85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71-03

散打经过28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了一定的民族特色。但竞技散打发展至今,其普及程度多仅限于省(市)散打队、武术馆校、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等,学校普及率相对极低。而学校从来就是武术活动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高等院校。然而,散打要真正进入高校,就必然面临课程目标的设置问题,这也是散打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起点,是指导高校散打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出发,对高校散打的课程目标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教育价值,更好地推动散打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也为进一步向中小学推广提供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参考。由于国内目前在武术课程方面研究较少,散打课程研究基本空白,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从事高校散打教学的教师、专家矣学生的调查,全面了解高校散打教学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系统检索与查阅等有关高校武术教学、散打和体育课程方面的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目前高校散打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意见,本课题设计了《高校散打课程目标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9个题目,均采用5级记分制。效度检验通过发放“内容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信度检验采用了“克隆巴赫系数”,经检验,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数理统计法在对散打课程目标的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在SPSS软件包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其它采用常规数理统计。

1.2.4逻辑分析法本课题在研究中运用了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对武术散打课程目标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论与分析

2.1高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依据

2.1.1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应当遵守的纲领性文件,同样也是构建高校散打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首先,《纲要》明确了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在构建散打课程目标时,同样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注重学生健康体魄的培养、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促进和完善,同时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其次,《纲要》根据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比较系统的体育课程目标即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散打课程目标的制定同样应该包括五个方面:1) 培养从事散打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散打锻炼的习惯;2)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散打技能;3) 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4) 促进身体健康;5) 发展社会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1.2依据散打项目特点对抗性是散打的本质特点,攻防矛盾是散打运动的内在矛盾,这就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这种对抗活动首先表现在运动员在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进攻对手时,必须以对方动作的转移为转移。为此,在制定课程目标也应从本质特点出发,尤其在技能目标构建上要尽可能体现散打的对抗性特点。其次,民族性是散打的又一特点。作为一项民族体育,散在技术上既和国际上其他搏击术有共同的地方,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有“远踢、近打、贴身摔”的鲜明特色。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就要充分考虑民族性,如武德目标的构建、规则的构建等。最后,散打寓技击术于体育之中,体育性是散打的又一特点。目前,散打运动不仅在国内, 而且在世界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开展和普及,这显然与它体育性的特点和作用密不可分。散打的体育性特点较好地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也是制定课程目标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2.1.3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当今的大学生的身心除了青年中期的许多共同特点,大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在体育上,他们不仅关注体育的健身作用,而且更注重体育在娱乐、休闲、交往、竞技、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在大学阶段,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机能水平较好,具备了从事各项运动的条件,也是全面发展体能、强健体格的阶段。就心理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趋向成熟,同时他们对体育的心理需求也趋向多元化和理性化,但同时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缺陷,如缺乏一定自制力、意志等。学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体,课程的直接对象,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课程目标。

2.1.4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当今世界,素质教育早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育也不例外,高校体育更应在体育素质教育中起到领头兵的作用。散打课程目标的制定理所当然地把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目标。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早己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大学体育理所当然应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做工作。显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毫无疑问应当是大学散打课程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不仅如此,社会的发展已使体育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终生体育又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散打课程目标的制定同样要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服务。

2.1.5依据大学生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散打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对于大学生而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差的身体素质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良好的身体是保证有效学习的有效保证,强身健体也自然是大学生学习散打的第一选择。因此,无论在制定教学目标或是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排在其次的是“防身自卫”,这也可能是很多人的最初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项目特点,仍然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其他选择则相对较少,娱乐休闲、弘扬武术等虽有不同程度的选择,但比例不高。但从另外角度看,散打不仅技法丰富,且训练过程对人的毅力、品德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培养价值。但学生对于散打的这些教育功能和作用却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导。

2.2高校散打课程目标构建

2.2.1散打课程目标的因子分析依据对散打课程目标调查问卷的记分结果,对其中19个变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 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2.490,基本上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量(表1)。

在确定主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对19个原始变量进行归类,为了使各列因子尽可能地向两级转化,采用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55平以上的进行归类,把19个原始变量归类在5个主因子上(表1)。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可以进行主因子命名(表2)。

值得说明的是,旋转后的5个主因子与预先设计的5个水平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也符合《纲要》课程目标中的五个水平目标,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分类是科学合理的。但预先设定的不同领域目标的具体内容有轻微变动。条目“知道并掌握散打基本礼仪规范”原来设想归技能目标,旋转后归心理目标,这可能与专家对此条目的理解存在一定分歧有关,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礼仪规范与心理目标有一定程度的接近。条目“了解科学进行散打锻炼的基本原理”原来设计归技能中的基本知识目标,旋转后归入身体健康。这可能与对该条目的理解不同有关,条目本身既有身体健康的含义,同时也有技能知识的含义。

2.2.2散打课程目标问卷内容的重要行排序

表3可以看出,所有专家把“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放到首要,这不仅符合项目特点,也符合当今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培养自觉参与散打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较强的竞争意识”和 “培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并列第二位。可见,在运动参与上,应该重视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注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社会适应上要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心理健康上注意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接下来分别为“熟练掌握散打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可见,运动技能上强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注意突出特色,突出民族性。

2.2.3散打课程目标构建1) 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散打锻炼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基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 运动技能目标——知道并遵守武术(散打)礼仪规范,掌握散打常用基本技术。

3) 身体健康目标——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4) 心理健康目标——发展自尊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顽强、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

5)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明礼、谦恭的良好品德。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高校散打课程目标制定应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程目标、散打项目特征、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学习动机。

2) 普通高校散打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打课程的兴趣,基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掌握散打基本礼仪规范和散打常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培养竞争及尊师重道的良好意识和明礼、谦恭的良好品德。

3.2建议各高校在进行散打教学时应结合本校师资、场馆等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同时,应结合时

代特点把武德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切实做到对人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亚飞,金程.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97-1098.

[2] 徐传银,周学荣,谭明义.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构建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02(4):42-44.

[3] 李鹏.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研究,1997,16(6):444-446.

[4] 周学荣,谭明义.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3,24(1):77-78.

[5]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月第二次印刷.

[6] 周学荣,谭明义.试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目标构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3):107-109.

[7] 陆作生,伍少利.体育课程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14-516.

[8] 刘夫力,洪毅. 体育课程目标论析[J].体育学刊,2001(1):122-123.

[9] 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Vo1.28(2):44-48.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纲要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