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的研究

2008-09-05 10:15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6期
关键词:特点

高 捷

摘要: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的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赛前训练负荷量、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此研究总结提炼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某些特点,并予以理论的升华,指导训练实践,从而促进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中图分类号:G9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32-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お1.1研究对象在奥运会或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国家游泳队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及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游泳项目主管领导。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本研究主要运用的调查法有专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管理中心的主管领导进行调查,以获取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及相关训练文件;并对部分世界冠军的教练员进行重点访谈。

1.2.2个案研究法对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有关竞赛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从而揭示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软件在微机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结果与讨论

お2.1我国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概念的界定“赛前训练”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因而造成人们在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的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查文献资料几乎都未对赛前训练做出明确的定义,有的把赛前训练定义为“赛前直接准备阶段”(前民主德国《训练学》哈雷),有的定义为“赛前中短期集训阶段”(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和全国体院《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还有的是从时间划分上去解释赛前训练,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多数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的认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从重大比赛的选拔和具有选拔赛功能的全国比赛结束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另一种是将赛前训练看成:“从赛前强化训练结束之日后开始恢复、诱导训练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以上两种意见各占总数的50%,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赛前训练”界定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

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特征赛前训练时间长短,根据项目及运动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文献报道,短跑项目一般为4周(A·扎亚克,1987年);举重项目以7周为宜(黄强辉,1986年;弗尔纳杰夫,1982年);柔道项目为8周(刘武功,1987年);长跑项目为10周(易为倍,1987年)。此外,王保成(1993年)认为田径项目赛前训练阶段一般为6~8周;过家兴(1995年)指出,体能类项目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 d之间。

2.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在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均将赛前训练持续时间界定在赛前6~8周,意见是非常一致的。在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的经验交流会议中,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王清讲到:赛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赛前一个阶段的训练保持或者出现竞技状态,赛前训练的周期应为5-7周。

个案分析1: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幺X-“东亚运动会的赛前训练周期为四周”

“针对较为重要的国内外比赛,我的赛前训练大多安排在6周左右,但在东亚运动会前的赛前训练中,我采用了四周的周期,其中两周训练、两周调整。”

个案分析2: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冯X-“赛前训练时间通常安排6周,赛前3周为赛前减量的最佳时期。”

国家游泳队的冯教练认为,赛前训练多安排在6周左右,而在赛前三周应是最佳的赛前减量期,对于赛前三周的训练安排为:第一周松一松,第二周拉一拉,第三周根据身体再做调整,如果情况不好,再丢一丢。

2.2.2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分析资料表明:赛前训练起始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身体机能状态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比赛目标三方面不同组合的结果。此外,比赛的规模、水平高低、对手多少、竞争激烈程度、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大小、训练方法、营养恢复条件、教练员的训练操作调控能力、经验水平等因素也是影响赛前训练时间的主要因素。目标任务难度较大时,赛前训练的起始时间无疑要早些,反之可根据不同的难度,分别适当调整时间的长短。过去有些人把赛前训练时间简单笼统地规定为半个月或一个月,还有人认为大赛一个月小赛二周等方法,这忽视了决定赛前训练时间长短的机能状态、发展趋势、目标任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制定出来的赛前训练起始时间,必然难于符合赛前训练的时间要求,影响赛前训练目标任务的实现。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国家游泳队部分教练员关于影响游泳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的观点(图1)。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2.3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特征各竞技项目的教练员都着重把运动负荷的安排作为赛前训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竞技能力的完善和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对赛前运动负荷的控制,关键在于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大小的确定,以及对负荷量度的把握。

2.3.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的特征分析资料表明:在赛前训练中,应减少多少运动负荷量的问题比减量训练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在赛前训练期间,训练量可以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减少。

2.3.1.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量安排特征原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现英国国家队主教练Bill Sweetenham在“Championship Swim Training”一书的赛前训练篇中谈到,建议每一次训练中只做一次改变,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可以引入新内容,也可以抛弃旧东西。但一定不能减少训练量并增加质量训练的量,否则很可能导致比赛失败(图2)。如果正常训练周期中每周训练量最高为75 km,到赛前2周,运动负荷量应减少到50%-37.5 km。

我们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进行了统计(图3)。从统计的结果来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的平均值与Bill Sweetenham的观点基本一致。图4为Bill Sweetenham观点中赛前五周负荷量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我国国家游泳队赛前五周负荷量度及负荷百分比的对比,从而更加证明了在游泳项目的赛前训练中,负荷量度随比赛的临近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3.1.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次数安排特征在赛前训练中,训练的频率也是教练员和研究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1994年Houmard 和约翰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练习频率与每个星期练习的时间有关。在减少训练量方面不能以大幅降低训练频率为代价。为了保证恢复,一些强度特别大的训练计划应该减少次数,或者进行修改。一天两练的运动员可以逐渐减少训练的次数,如取消一次早晨的训练以获得更多的睡眠。但是随着大赛的临近,早上的训练还是不能轻易取消的,因为运动员需要在早晨就拿出最好的竞技状态,如果早晨总是睡觉的话恐怕会对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起到反作用。因为赛前训练的内容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进行统计(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赛前七周时平均每周水上课的次数在12次,随比赛的临近每周的水上课次数均在小幅度地逐步减少,直至赛前三周才有明显的减少,大致在基础水上课的基础上减少1/3。

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2.3.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分析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教练员要在训练过程中更快地提高运动员的机能,必须突出强度,因为强度对有机体的刺激较负荷量深刻,更重要的是,负荷强度特别是专项负荷强度往往体现出专项能力的强弱。从负荷角度看,比赛主要是比专项强度,强度直接关系到专项成绩的水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都非常重视对负荷强度的监控。

2.3.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的统计分析一般认为,主项的训练是整个训练的重点,因此在讨论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时,我们首先选取了主项计时量这一数据,并在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七周的运动量统计的同时,也对主项的计时量进行了统计(图4)。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着比赛的临近,赛前训练的运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主项计时量的比例变化不大,也就是说,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量逐渐减少,运动强度仍保持一定的比例,无明显的起伏状态。

赛前训练的任务决定了训练总量,要使训练充分地将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提高到最高水平,就要加大强度。尤其是对于游泳等体能类项目而言,“在这个阶段,以耐力素质为主的运动项目,其训练量仍可以很大;而必须提高速度或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训练量可以比准备期达到的水平要低,但其强度应不断增加,且在重大比赛前二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逐渐降低”(加拿大图多·博母帕《运动理论与方法》)。

2.3.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各种训练强度的比例分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我们对国家游泳队的教练员就训练强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根据所得到的有限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具有个性特征(表2)。

从统计结果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国家游泳队的赛前训练中,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这与长驻美国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强特-斯金纳所提出的:“有氧训练在任何训练阶段都是关键,是任何一种训练计划的基础”的观点相符合。他将1995年准备泛美运动会选拔赛的训练与1996年准备奥运会选拔赛的训练作了对比,得出了上述结论。他提出:在赛前的调整阶段中,扩大最大摄氧量训练量,减少乳酸峰值训练和乳酸忍受训练量,既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准的技术效率,并出成绩,又能使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有氧能力。这种训练安排使运动员在无氧和有氧能力方面都受益。同时,使运动员在达到第一个高峰后,立即能进入攀登第二个高峰的训练。

个案分析3:美国国家队游泳运动员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训练中有氧训练几乎占据训练总量的80%。

在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的训练计划中,由有氧一级和有氧二级组成的有氧训练所占比例非常大,几乎占到整体训练计划的80%,主项的梯形游有氧练习是Brooke Bennett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中最为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

3结论

1) 赛前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中调整出最佳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

2) 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持续时间在6~8周;而赛前减量调整训练的时间一般在赛前3周左右。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3) 赛前训练中的负荷安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难题,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重视和加强恢复措施是确保赛前训练合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4) 通过对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5)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负荷强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并未因比赛的临近而明显减少;在负荷强度方面,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成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迪克·哈努拉著,高捷,李久全译.游泳成功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2]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9:10-22.

[3] 运动竞赛学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5:10-99.

[4] 施宝兴.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周期安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2):33-410

[5] 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 中国体育科技,2003(4):6-10.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