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凡 高秋平 宋玉梅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相关奥林匹克教育文章进行分析,并得出对奥林匹克教育的解读:教育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始终是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课题。文中回顾了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解读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发现奥林匹克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解决对策;2008北京奥运在即,更要利用先进奥运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奥林匹克教育问题,发挥奥林匹克运动对人巨大的教育作用,从而很好地把握历史赋予国人的良好机遇,为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盛会而献计献策。
关键词:奥林匹克教育;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599-03
无论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始终都是其中的重要元素。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认为,教育是体育事业的核心。“首先必须保持过去体育运动的特点,即品位高尚和骑士精神,这是为了使体育可以继续有效地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起着希腊大师曾给他确定的值得赞美的作用。”[1]
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逐步渗透与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也成为研究我国奥林匹克运动题中应有之义。2008北京奥运在即,回顾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解读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历史赋予国人的良好机遇,为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盛会而奉计献策。
1奥林匹克教育思想回顾
1.1古代奥林匹克教育思想追溯奥林匹克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融培养身体、道德、智力、情感成一体的教育理念。它旨在造就能够善待生命,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完善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全面发展的人。追溯奥林匹克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底蕴深厚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掘出奥林匹克教育的丰富内涵。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中被称为“黄金时代”,是西方文明诞生的摇篮,而铸就古希腊时代辉煌文明的根基正是宗教、哲学、艺术与体育。柏拉图曾在他的《理想国》中说“……神赐给人两种艺术:音乐和体操。”[2]其中更以起源于宗教祭祀的奥林匹克盛会成为古希腊人人生精华的重大庆典,当时人们以高超的技艺和健美的体魄向诸神做出奉献并向众人展示他们的体能和才华,以此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上,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从其诞生起即与人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
回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作为对人培养与教化的重要方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概况地说,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蕴涵着竞争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和平精神等诸多层面,其本质是古希腊体育对人春风化雨般的塑造。多年来,正是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环境与熏染中,古希腊人培养了并始终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坦荡的胸怀、坚定的性格、开放的视野、追求的激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古希腊时代起,体育对人的培养,不是用说教的方式抽象地宣扬精神,而是在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使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健康体魄,完善人格。
1.2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思想概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其奠基人德·皮埃尔·顾拜旦自己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前言中所指出,教育在顾拜旦的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继承了顾拜旦的思想,历届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都以明确的语言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作用。
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在给《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序言中说: “1894 年, 当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之际, 讨论的主题即为教育的价值。时至今日, 历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在体育运动的教育方面也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离开了教育, 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3]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 “奥林匹克运动独特的力量在于它具有激发一代代青年的梦想的能力。奥运冠军的榜样激励着青年运动员, 使他们向往参加奥运会。体育运动强化他们的身体与精神,教会他们遵守规则, 尊重对手,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体育运动给他们以个性、欢乐和自豪。体育运动改善他们的健康。国际奥委会的责任就是使他们的梦想永葆青春, 参与奥运会,完善这一教育工具”[4]。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更是特别强调了这一思想。
《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即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 并使之全面均衡的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 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又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我们看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鼓励并支持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年一代;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公平竞赛精神,消除暴力行为”[5]。
总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顾拜旦及其后继者的发展下继承了古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本质,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强调其教育功能,强调竞技运动与文化相结合,以此达到对人进行教育的目的。
2我国奥林匹克教育解读
综上所述,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秉承了古代奥林匹克悠久的教育传统,在新的时代宣传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塑造与培养。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渗入与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也渐渐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逐一分析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及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展望。
2.1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多年来,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从萌芽到发展,渐渐壮大起来。然而,历史地看,由于中国加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时间还不长,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的正常联系被迫中断,到80年代再次进入,这一断层不仅仅给中国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更给奥林匹克教育带来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即将迎来2008年奥运会的今天,寻找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误区并提出策略避免这些误区,继续推进和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不仅是作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应尽的职责,更是每个热爱体育热爱生命的公民发自内心的需求。
纵观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发展历程,主要存在“小体育观”、纯理论化、片面性三方面的误区。
2.1.1注重提升体育文化素养,走出小体育观误区这里所指的“小体育”误区,是与体育界倡导的树立大体育观相对而言的。这种特征表现在把奥林匹克教育简单地与具体体育项目技能传授等同起来,将体育就视为体育本身,忽略奥林匹克运动所包含丰富文化内涵。
走出“小体育观”误区,需要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注重提高广大人民的体育文化修养,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运动,更是促进世界和平、社会进步、人类团结友爱和提倡公平、公正的一项国际社会文化运动。
因此,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不单是一个技术知识传播问题,更是弘扬世界先进文化,提高学生感受体育美、创造体育美的能力和塑造美的人格与心灵的重要举措。从这一点出发,就应当把注重提高体育文化素养视为在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升体育文化素养,首先是要理解奥运会这种文化存在的方式与意义,并把这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视角带入每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促使其在日常体育生活中不断地进行体验,并把体验或经验传给下一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内化。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效应。
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其次是要求人们能从审美的视角去透视奥运会,在奥运会这个情景并融的盛事之中真正感受到强烈而富有激情的体育之美。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弘扬璀灿夺目的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创造理想的奥林匹克主义的生活方式。深入领悟奥林匹克运动之美和对人的深刻价值。
2.1.2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走出纯理论性误区奥林匹克教育的纯理论性误区是指把奥林匹克教育与一般的文化课程等同起来,把普及奥林匹克知识,翻译、研究奥林匹克理论,并把这些理论简单地向国人加以灌输作为重点工作,而鲜活的中国化的奥林匹克语言较少,缺乏具体的生动的奥林匹克运动实践。
走出纯理论性误区,将奥林匹克教育落在实处,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
首先,学校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在对广大中小学生着重进行奥林匹克史及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的同时,加强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譬如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以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沙龙、讲座、讨论等,在切实可感的奥林匹克气氛中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园网络、音像制品等媒体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其次,特别强调把奥林匹克教育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起来,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与学校群体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大学体育课中设置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在推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可通过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节,举办奥运征文比赛、奥运题材的话剧创作与表演等方式,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使广大群众真正关注奥运、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体验奥运、得益奥运,吸引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激发他们参与奥运、热爱奥运和为奥运作贡献的热情,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1.3加强中小型城市及乡村奥林匹克教育,克服片面性误区奥林匹克教育的片面性误区是指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地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北京;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生活质量较好、素质较全面的少部分人群中,而居住9亿人口的广袤农村,由于经济生活水平较差, 受教育程度较低,体育文化设施简陋,体育活动开展难度较大,逐渐成为被奥林匹克教育遗忘的“角落”。加强中小型城市尤其是农村奥林匹克教育,走出片面性误区,促进全民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奥林匹克教育观。观念就是财富,就是出路.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大众化,向13亿中国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观念。要在奥林匹克主义旗帜下树立大体育奥林匹克教育观,形成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体育、民间体育、西式体育等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因地制宜,把对奥林匹克的认识与本地区的实际工作结合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精神。
2) 着力改变农村奥林匹克教育状况。加强地方高师奥林匹克教育,为农村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地方高师作为向广大农村输送教师及其他各方面人才的土壤,对农村奥林匹克教育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地方高师要下决心从全国重点体育院校引进奥林匹克教育方面的师资,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和讲座,加强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研究,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营造奥林匹克文化氛围;还可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村开展送体育器材、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下乡”活动。通过努力使大学生成为农村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3) 加强大众传媒和家庭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的作用。为宣传奥林匹克理想、扩大奥运会影响,全社会大众传媒及家庭教育应为奥林匹克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当今时代,大众传媒深入人心,加强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将对奥林匹克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家庭范围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可以说,大众传媒及家庭不失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克服奥林匹克教育片面性的重要渠道。[6]
2.2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展望┝⒆阌诖筇逵观,2008年北京奥运将把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雄厚积累和独特的魅力丰富奥林匹克教育的思想宝库;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体育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可以想见,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将会使奥林匹克理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会积极、有益地补充奥林匹克的教育形式。
立足于实践观,2008年北京奥运将开展多种多样的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将奥林匹克教育理论与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紧密结合。首先,将把奥林匹克教育与我国学校体育必修课和学校的运动会结合起来,使亿万青少年在参与奥林匹克实践中得到教益和快乐,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者和传播者,并成为未来美好世界的创造者;北京奥组委还将组织有特色的奥林匹克青年营,并将其视作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营将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营员,营员将参加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观看奥运会比赛,出席奥林匹克文化节活动,参加青年奥林匹克绿色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具体实践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和友谊,使超越宗教、文化和国家差异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通过具体实践融入各国青少年的心灵,在加深对中国和北京的了解的同时更深刻地体悟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
立足于全面观,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将把全中国4亿青少年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2005-2008年间,在全国各城市与乡村的大、中、小学中普遍开设奥林匹克讲座,推荐由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编写的《奥林匹克教育课本》,并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同时,北京奥组委还将通过各种媒体以最广泛的方式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在全国各电视台设立奥林匹克专栏,拍摄、播放奥林匹克电视系列专题片,出版奥林匹克读物,建立官方奥林匹克网站和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使奥林匹克主义在13亿中国人民心中生根开花。
3结语
继承古希腊奥林匹克教育的光辉传统,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将教育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任务。提出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思想是本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所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国际奥委会所始终支持和倡导的方向。
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即将迎来2008年奥运会的今天,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必然要重新审视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价值与意义,克服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小体育观”、纯理论化、片面性等误区,真正使奥林匹克教育深入人心。因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魅力来自于也只能来自于人本身,尤其是来自于每一个即将迎来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人。08奥运在即,利用先进奥运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奥林匹克教育问题,发挥奥林匹克运动对人巨大的教育作用,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法]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J].专题研究.
[5] 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
[6] 这部分论述启发于叶芜为,肖桃芳.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兼谈中国农村奥林匹克教育[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59-61.第3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