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婧
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场所,而对学生的管理又主要是由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当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对人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同学生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患。
2.学校的原因。虽然当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还存在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倾向,这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枯燥,学生个体间产生的矛盾,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部分学生厌学,畏惧交往,产生自卑,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情况。
3.社会、家庭的原因。社会发展迅猛,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还不完善,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全面了解学生,为以后开展班主任工作做准备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1.了解学生的性格和气质。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气质方面不尽相同:在一个班集体中,有热情奔放者,也有孤僻冷漠者;有敢做敢为者,也有胆小怕事者;既有先进者,也有后进者……班主任要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弄清每位学生个性品质上的特点,对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现有的智力状况和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在一个班集体中,既有勤奋好学者,也有无心向学者;既有才思敏捷者,也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者;既有有才智,但学习无目的者,也有苦学而成绩不佳者……因此,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对以后的学习指导,制定各种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3.了解学生家庭境况,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是人类的初级群体,并且不同的家庭为其子女提供不同的抚育和教育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家庭教育甚至是和班级管理相矛盾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不能忽略各个家庭及其教育环境、家长作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1.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心理素质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美的环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使其良好的个性逐渐形成,各种潜能充分发挥。为此,我在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①促进良好的班风不断发展。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最宝贵财富。所以我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营造真诚友爱、团结向上的氛围,在良好的班风中,促进学生的真诚、宽容、乐观等优秀的个性品质不断形成。②丰富高雅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内容较为丰富。如:环境布置、窗台摆设、板报、园地等。高雅的班级文化给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升华。花花草草的摆设、知识园地、学生自己的得意之作、书法天地给班级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不仅能增知识、长见闻,而且能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到自身价值,从而更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③用爱来包容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毫无偏袒地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向你打开心扉,你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给予解决。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孩子,我却是你们的母亲;我不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却是我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有情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创设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的最高水平。”因此,我在上课时,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用难易适中的内容来启发学生,从而促进他们各方面健康发展。①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把生涩的知识、理论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故事、游戏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进行心理自我调节。②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各学科都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章内容促进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音乐、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心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3.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辅导。学生除了上学,在家庭的时间是很多的。因此,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长的举止言行、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开展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帮助家长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指导家长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提高了家长的认知能力,争得了他们的配合,从而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时正确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健康快乐、乐观向上的新时代的学生。
四、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个群体中有着一种群体的力量。对于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特殊时期的学生,我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班会课、思品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主题班会:“我爱我们学校”、“集体的力量”、“我是一个小学生”“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等。通过教育学生普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习惯,能关心学校、关心集体、互助互爱,共同进步。对于处在性成熟阶级的女生,我对她们进行了发育阶段的教育,与她们讲授女性的生理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使她们消除了焦虑、压抑、恐惧感,掌握了应有的卫生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让她们能轻松学习,健康成长。
总之,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社会其他机构承担的职能,今天的学校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学校也要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服务。在诸多的内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当其冲,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