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例解析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学归纳法等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产品规格设计的某些问题,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也要用到数列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题材,自始至终贯穿着观察、分析、归纳、类比、递推、运算、概括、猜想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数列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因此学好数列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是《数列》这一章的第一节,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因此非常重要.
2 目标定位
2.1 教学目标
2.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表示法、分类;体会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能用函数观点理解数列相关知识;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某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2.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1.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难点:
2.2.1 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
2.2.2 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关键是学会观察前几项的特点,揭示数列的变化规律.
3 方法阐释
课程标准指出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的数学模型.对数列的概念,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3.1 教学方法
学习是人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思考、揭示数学规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切入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再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掌握知识链,并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继而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配置,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2 学法指导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因此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类比中发现,在思索中概括,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 课堂设计
4.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上课伊始,老师借助多媒体讲述故事:有一个叫杰米的人,有一天他碰到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我将在整整一个月内每天给你十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说:真的?你说话算数!合同生效了,第一天杰米支出1分钱,收入10万元;第二天,杰米支出2分钱,收入10万元;第三天,杰米支出4分钱,收入10万元,到了第十天,杰米共支出10元2角3分,收入100万元,到了第二十天,杰米共支出1048575元,收入200万元,杰米想要是合同定两个月、三个月该多好啊!可从第21天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第21天杰米支出1万多,收入10万元. 到第28天,杰米支出134万多,收入10万元,结果杰米在31天得到310万元的同时,共付给韦伯2147483647分,也就是2000多万元,杰米破产了!
为什么杰米会破产?很显然的原因:没有学好数学,尤其没有学好我们即将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这一章——《数列》
(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故事,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愿望)
4.2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数列?
①100 000,100 000,100 000,100 000,...,10 000
②1,2,4,8,...230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再借助多媒体进行几项活动:
切一刀可将一个比萨饼分成2部分;切两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4部分;切三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7部分;… 继续切下去,比萨饼最多被分成的部分可得到一列数
③2,4,7,11,…
④从1984年到2004年我国体育健儿参加6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15,5,16,16,28,32.
⑤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上往下数有4,5,6,7,8,9,10
⑥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下往上数有10,9,8,7,6,5,4.
⑦写出π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成一列数:3,3.1,3.14,3.141,…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师提出:以上7列数有些什么特征?学生会很快发现:有一定的规律.紧接着教师提出:是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具体的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发现:次序!
请学生完整说出数列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
再让学生每一个人举出一个数列的例子,写在草稿纸上.而后教师指出:为研究方便,我们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总之,这一项排在数列中第几位就叫做数列的第几项)
再让学生每一个人举出一个数列的例子,写在草稿纸上,同桌交流.(概念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具有丰富意义和内涵,同时又具有直观生动的背景,因此概念课应让学生从概念的原型或实例出发,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领悟直观和严谨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升华到理性.)
4.3 问题导引,深化概念
问题2: 数列⑤和⑥是否为同一个数列?
在问题2的解决过程中,强调了“次序”,即只有项和次序完全相同的数列才是同一数列.让学生发现:数列和数集的不同:数列中的数有序,而数集中的数无序;数列中的数可以相同,而集合中的数具备互异性.
(在形成概念时,也许会有学生认为数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数的集合,通过问题2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理解,为下面学习排除障碍.)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写成:a1,a2,a3,…,a璶,…其中a璶是数列中的第n项,叫做数列的通项,我们常把一般形式的数列记作{a璶}.让学生思考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3:a璶与{a璶}一样吗?
问题4: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有无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推选一人汇报成果,其他人补充:
由于n是任意正整数,a璶也代表{a璶}的任意项,具有任意性.
根据对a璶的理解,观察数列发现:
每一项的序号n对应着一个项,如数列⑤
项45678910↑↑↑↑↑↑↑序号1234567以前函数也存在着这种对应,即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映射、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他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问题的导引下,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领悟知识,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注意到数列与函数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师强调:用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其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请一位学生回忆函数的研究内容——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而后学习了几个特殊的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
类比函数,你能说出数列的研究历程?数列也是这样:在掌握了数列的概念之后,我们会去研究两个特殊数列,而后应用所学习的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尝试着让学生运用类比,自己发现将要研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5:类比函数的表示方法,你认为数列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 列表法(有时也称为列举法):函数是两行,数列一行即可. 前面的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给出的都是列举法.
2. 图象法;
3. 解析法.
问题6:数列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让学生先在笔记本上画出数列④⑤⑥的图象,并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观察得出:
由于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因此,它的图象是相应的曲线或直线上的横坐标为正整数的一群孤立的点(n,a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