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蓓
高三的老师备考任务繁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而教学中的压力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考试方向的预测和复习内容的深度、难度、广度的把握;二是命题的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的控制。有一个方面掌握得不好,往往会导致备考复习的方向失准、手段失当,训练效果失灵。利用考点细目表对高考考试模式及命题意图进行分析,规划周考、月考试卷知识点的分布,对上述矛盾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1 高考考点细目表具有备考的导向作用
高考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命题思想,充分反映考纲的能力要求,是考纲的具体体现。认真研究高考考点细目表(如表1、2)可明确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考试动向。
通过对2006及2007年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考点细目表的比较不难发现,理综卷在试卷结构和分值上保持稳定,但由于考试时间和篇幅所限,试题不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因此,在突出对五大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以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两章为考查的重点。此外,命题遵循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原则,五种能力的要求在考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实验”、“推理”是难点并决定了试卷的难度。2007年的理综卷Ⅰ生物试题与2006年相比,图表分析类及推理类的试题减少,双基类试题增多,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
在认真分析历年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构建08年的备考思路:(1)以基础知识的考测为主,试题背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因此,复习必须忠实于考纲,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理解和综合应用,并做适当的拓展和拔高。(2)重视对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测是生物高考的一大亮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和实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利用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实验思想,形成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试题加强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的训练则是提高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3)图表分析题是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对图表分析题进行分类整理,强化学生对图表题分析方法的指导及训练。
2 考试命题细目表作为命题的定位工具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由3个要素组成:考查目标,亦称考查能力层次;考查内容,亦称考查知识块;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所占的比例,亦称权重。如表3:
命题工作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尤其在高三复习阶段,命题要求质量高、准确性强,内容效度好。很多老师上课得心应手,一遇出题便觉困难重重,如上刀山。有的老师则凭感觉去拼凑一份试题,没有认真考虑所用试题是否符合大纲要求,是否切合能力检测的需要,检测范围是否得当,有否重复等等,导致试题偏易或偏难,这将直接影响到试题的效度。按教学大纲和阶段复习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制定出来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可以较好地回答考试在能力上“要求什么”和在内容上“考什么”的问题,而且具体地规定了各项考查的比例。因此,按命题双向细目表来命题,命题者可以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合理的难度和较宽的覆盖面,命题工作也避免了盲目性而具有了计划性和规范性。
3 考点分布总表提供自查的参考依据
高考复习备考中,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及要求。第一阶段强调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阶段侧重于五大主干知识的运用,冲刺阶段则通过测评结合提高应试能力。因此,第一阶段的试题要求基础性强,覆盖面广;第二、三阶段试题要灵活性强,开放度高。不论是哪个阶段,随着试卷数量的不断增加,试题由不同命题者编制,如果没有规划和限制,极易使检测内容重复而降低了试题内容的效度。制定考点分布总表(如表4),要求命题者命题后填写考试的内容、分值、能力要求及命题人的姓名等,形成复习阶段命题的原始记录。其作用表现在:
(1) 考点分布总表的统计是对复习出题工作的认可与备案,便于检测计划的实施情况。
(2) 由于高三总复习阶段的考试频率加快,出题量及工作量极大,为减轻工作量及避免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必需整个备课组群策群力。考点分布总表则为不同的出题者提供了参考依据,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
(3) 对照考点分布总表出题,可以查遗补漏,在强化主干知识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知识点的覆盖率。如表4,两次命题都未涉及生态内容,微生物和细胞部分的权重也较低,则在下一次出题时可加强这两方面的试题份量。
通过查阅考点分布总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及复习计划的安排,也明确知道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这样,以往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很大的命题过程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