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坚
1 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国际新闻
1.1 人类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2007年10月6日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向媒体透露,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外,研究小组还公布了文特尔本人的“双倍体基因序列”,即遗传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的完整版基因序列,这是迄今最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及全球首份个人版全基因组图谱。
1.2 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从成年猕猴皮肤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1.3 皮肤干细胞成功问世
美国和日本两科研小组于2007年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并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随后,美国利用皮肤干细胞治疗老鼠的镰状细胞血症也获进展,病鼠的血液和肾功能都开始恢复正常。这是科学界利用皮肤干细胞进行医疗研究的首次尝试。
1.4 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能通过骨髓移植让“Par-4”作用于人体抗癌,就可以使癌症患者免除化疗放疗的侵害。
1.5 克隆出转基因荧光猫
韩国科学家通过对母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用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光的猫,标志着全球首次克隆出带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猫。该成果意义重大,可利用它培育出与人类有同样疾病的其它克隆动物,帮助更好地研究治疗遗传性疾病。还将有助于发展干细胞研究和治疗,并能帮助克隆老虎、美洲豹和野猫等濒危动物。
2 与生物学科有关的国内新闻
2.1 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现身内蒙古二连盆地
2007年6月13日中科院宣布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了一具奇特的恐龙化石,命名为二连巨盗龙。该化石标本已有8000万年,体长约8 m,站立高度超过5 m,体重约1400 kg,体形可与暴龙相比。它是鸟类的近亲——窃蛋龙类,这一类群的其它属种体形很小,多数体重仅为几公斤,甚至不足1 kg。但此龙如此巨大,具有的似鸟特征却比小型的窃蛋龙类多。
被发现的二连巨盗龙大约在11岁左右死亡,死亡时刚刚进入成年期,如果它完全成年,可能要远重于1400 kg。科学家们推测,二连巨盗龙采用一种加速生长的策略,其生长速度甚至快于某些大型暴龙类。科学家们还运用CT扫描技术对二连巨盗龙的脊椎内部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些脊椎内部具有海绵状结构,与一些大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相似。
2.2 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两个人类新基因
2007年9月,黑龙江省血液中心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RB1*1216和B*5621。自上世纪中期发现第一个HLA抗原至今,全世界已检测出相关HLA等位基因2100个。本次发现为世界HLA系统数据库又增添了两名新成员,同时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基因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HLA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学系统之一。实行器官和骨髓移植时,需要供体和受体的6个最重要HLA等位基因完全吻合。发现HLA等位基因,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的成功率和精确度。
2.3 科学家成功破译黄种人生命密码
2007年10月11日,第一张黄种人全基因组标准图由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样本来自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科学家认为,由于黄种人突变位点与白种人不尽相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诊断标准。因此,这张全基因组图谱勾勒出了黄种人的独特处,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