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饼脱手前的一刹那

2008-05-30 13:59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08年18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陶罐古希腊

沈嘉禄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早已定格为大理石雕像和陶罐,但它留给人类的文化财富是享用不尽的。

近十年来,上海博物馆曾多次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双向文物展,此次适逢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前,双方再度携手,围绕“奥林匹克”这一宏大主题,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大英博物馆所藏古代奥林匹克文物展。

此次展览将展出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希腊文物珍品共计108件(组)。从神话、宗教、体育、音乐、生活等各个角度,通过各种材质的雕塑以及彩绘陶器、青铜器、金器、银币、宝石、镶嵌画等,勾画出古代希腊奥运会的立体景象。

展览分为“古希腊诸神”、“超级运动员赫拉克勒斯”、“宗教圣所”、“体育赛事”、“胜利”、“音乐”、“男性世界”、“女性世界”、“古希腊人体”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十个专题,就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流、其在古希腊人生活中的地位、希腊艺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等问题,以实物的形式向观众作一全面深入的展示,有助于观众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与精神。

战火中重生的《掷铁饼者》

日前,一群记者赶到上博察看布展现场,主要是冲着大理石雕塑《掷铁饼者》而去。但令人失望的是,上博鉴于这尊重量级雕像过于庞大,只能在开展前一夜将它立起来。所以出现在各媒体上的只能是另一件体量要小得多的大理石雕像《厄洛斯为弓上弦》。为配合媒体宣传,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为这件雕像的亮相摆足了谱。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掷铁饼者》置放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接受观众的注目礼。上博展览部主任李仲谋对记者说:这尊雕塑最初出自古希腊雕塑大师米隆之手,原先是一尊青铜雕塑,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后来毁于战火,估计是为制造武器而熔化了。公元2世纪,欧洲进入古罗马时期,时人崇尚古希腊文明,并配合大量的考古发现,复制古希腊文明的遗物成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掷铁饼者》也被复制至少两件。这次来上海展出的是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掷铁饼者脸朝下,伸展的右臂将铁饼高高地抓住,平行伸足,以蓄势待发的姿态完成向前的奋力一掷。

“可是据考证,米隆原作青铜雕像的那个运动员脸是朝后的,而这尊大理石复制雕塑在18世纪被发现时,已经破损严重。当时的修复专家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将掷铁饼者的脸修复为朝下的方向,可能也是为了保存雕塑的完整性。于是这位运动员的脸就一直错到今天。同样的另一件大理石复制品现存于意大利,就是忠实于青铜雕像的,头向后。后来经常刊载于图书资料上的大理石《掷铁饼者》图片,多半是意大利的那件。”

据李仲谋说,这次大展在数年前就开始酝酿,后来才从古希腊文物这个宽泛的概念集中为奥运会主题。具有标志性的《掷铁饼者》一直放在大英博物馆二楼醒目位置,经过多次协商英方才同意送到中国展出,成为最大的亮点。

黑像式陶罐和红像式陶罐

古希臘的陶罐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并成为人们认知古希腊艺术的重要标志物。此次大展的展品中,几乎一半是陶罐,生活于陶瓷母国的中国观众,应该感到亲切。

这批古希腊的陶罐分为黑像式和红像式两种,出土于意大利半岛、伊特鲁利亚地区,古希腊本土的基本没有。据李仲谋介绍,古希腊陶罐的烧造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前期,比中国著名的马家窑彩陶晚得多,所以工艺上有很大差别。胎骨以红陶为基,相对疏松,拉坯较厚,烧结温度大约在800至900度,在底足和颈部有接口。“它们的工艺更接近于宋代的磁州窑”,李仲谋说。

由于红陶胎土比较疏松,所以古希腊的制陶艺人必须在表面施以类似化妆土的涂层,然后刻划或绘彩。我们据此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是制作红像式陶罐的话,制陶人将陶罐拉成型后,用软毛刷子施多层黑色涂料,然后用类似剔花的技术,完成图像描绘,剔除黑色涂层的地方就露出红色的纹饰,最后入窑烧结。如果是制作黑像式陶罐的话,则先进行素烧,然后再用黑色涂料绘制,因此人物形象可以画得相当精细,连丝丝缕缕的头发也画得整齐而清晰。“如果不进行素烧的话,就会产生晕散的情况。昨天我与大英博物馆的专家探讨时就是这么认为的”,李仲谋说。

更重要的是,李仲谋认为陶罐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传神的真实场景。“比如当时运动员都是裸体的,为的是展现人体的健美效果。他们身上的肌肉都描绘得很精确,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人已经严格按照解剖学来进行形体训练了。腹肌、胸肌、三头肌都用釉色作了略带夸张的强调。”

“形体训练是古希腊人一个相当明确的目标。”李仲谋对记者说,“这是一种风尚,也是实际的需要。当时有一个数学家发明了一个人体比例的公式,叫作‘卡农(Canon),原意为规律,后来这个概念多用于复调音乐,而最早在人体比例上,特指身体的各方面的匀称,比黄金分割要复杂得多。”

准确的写实与人体解剖学的概念,构成了古希腊陶罐图像的不朽魅力,而同时代的中国人,则以写意的笔法或飘逸的衣纹完成对人体形象把握。

橄榄油与“安法拉”罐

不论是黑像式还是红像式,古希腊的陶罐都忠实地记录了古代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可以寻找现代奥运会与古代运动的渊源。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一只器型较大的黑像式陶罐,上面绘有一队舞蹈的五项全能运动员。器物画面展现了三种五项全能项目,即跳远、标枪、铁饼。左侧人物手持跳远选手使用的哑铃,标枪选手拿着系皮带的标枪,投掷中皮带可以使标枪旋转并保持平稳飞行。另一位选手手持铁饼。运动员排成一队,边走边舞,极具动感和与黑构成的强烈装饰性。

古希腊人热衷于举办各种各样的城际运动会,与古奥林匹克运动会齐名的还有一个在雅典举办的地方性赛事——“泛雅典娜运动会”。这个赛事对运动员的奖励就是一个庞大的黑像式陶罐。不过在当时陶罐是寻常之物,令人垂涎的是罐子里的橄榄油。展品中有一个“安法拉”罐,记录了这个赛事的奖励情况,一面是女神雅典娜的标准像,站在两侧立柱之间,另一面则通常是获奖者参加的运动项目。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这只“安法拉”罐,就是当时颁给“五项全能”冠军的奖杯。相比古奥林匹克将花冠作为获胜者的唯一奖励,橄榄油对运动员的吸引力显然要强得多。橄榄油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涂满全身,便自己在阳光下更加健美。今天的健美运动员还是以这个“古法”美化自己的。

古代奥运会有多少个竞技项目?

为了让观众真实感性地了解古代奥运会的实况,此次还会展出一件面积为12平方米的《奥林匹亚模型》,以1:200的比例缩微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奥运会圣地的本来面貌,使观众可以对当时的体育设施与奥运会的宗教特性建立起一个直观的印象。

“为什么界定在公元前1世纪呢?因为这个时候留下的资料比较多了,可以参考着还原历史。”李仲谋还透露这件展品是大英博物馆进行外展时使用的,他在考察大英博物馆时没有看到。

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共和国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共和国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比如斯巴达城邦的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共和国体育运动的开展,古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一开始就包含了鲜明的军事意图。但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因此,早期奥运会竞技项目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比如赛跑、跳远、铁饼、标枪、格斗、自由搏击、马车、赛马、五项全能等,无一不从实战出发考量,着意检验运动员的速度、力度与意志。

尽管古希腊体育涂上了浓重的宗教和军事色彩,可是对人体力量、技巧和健美的追求也成为古希腊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斯巴达城邦,锻炼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要务,青年人大半时间都在练习场上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为的是要练成结实、轻灵、健美的身体。而在雅典城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他们既重视文化艺术的修养,也注意形体的健美。

“古代奥运会还设计了一些适合青少年的赛事项目,妇女是不允许参加奥运会的,但她们有自己每四年一次的赫拉运动会。她们不能像男子那样裸体,只能穿裙子,裸露肩膀,所以从文物图像看,有些妇女只能一只手抓起裙子一角投入竞赛。”李仲谋说。此次展出的《青铜赛跑女子像》就再现了古希腊女子赛跑运动员的形象。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陶罐古希腊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