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鸣 江新兴
为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抢抓机遇,常抓不懈,励精图治,不断巩固教学质量年成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营造了良好的本科教学工作环境。
一、基本举措
(一)常抓不懈,把握先机
2004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英语专业在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评估中获得“优秀”;2006年年底,党委决定将2007年定为“教学质量年”,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二)组织完善,广泛发动
2007年年初,为实现“教学质量年”的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年”工程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全面领导“质量工程”的实施。2007年4月,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大会,决定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题。学校还通过校报、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等渠道进行宣传发动,并举办了以“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和“我与教学质量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三)针对问题,狠抓建设
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在“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在遵循学科建设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发动、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建设旅游管理、英语、日语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俄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4个校级重点学科;法学、德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金融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一步强化特色专业意识,加大对英语、日语、阿拉伯语和旅游管理等北京市级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新增对外汉语、翻译两个专业。对社会需求量大、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专业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并进行重点建设。组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新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重点加强外语能力和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第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稳定、培养、引进、提高”的方针,努力建构一支知识、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引进上重点突出:一是注重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二是与重点学科建设结合,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高层次拔尖人才,支持各教学单位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访问、研修。
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校以教研室为建设单位,确定了8个校级教学团队:法语本科基础语言理论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基础俄语教学团队、日语同传课程教学团队、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学团队、新标准德语语言教学团队、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和本科三年级高级英语教学团队。
第三,切实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学校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此,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开展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每年立项若干课题,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四)加强监控,立足长效
有效的督导能够促进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能够促进质量标准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有效执行。2007年,学校组建了新一届教学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以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为基本框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加强了学生对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
为实现教学督导工作与教学改进工作的有机结合,学校极力倡导并积极践行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五个结合”:日常督导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一般性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课内督导与课外督导相结合;理论教学督导
与实践教学督导相结合;过程督导与目标督导相结合。
二、建设成效
(一)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学科专业建设得到了加强。学校每个教学系(院)均按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制定了各自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以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大力提升梯队的学术水平,强有力地支撑和引领学校的学科发展。
根据北京市经济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学校确立了更加符合自身定位的办学方向,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适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第一课堂的课程优化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求职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次补充和完善,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
学校在积极开展本科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申报评选工作的同时,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品牌意识”的专业建设总原则,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并通过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申报评选,促进各专业对办学定位、办学成果、办学特色的全面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学校制定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意见和管理办法》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实施重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管理办法》,遴选出校级特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俄语,校级重点专业——法语、朝鲜语和金融学。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的申报,积极参与,认真开展自评。学校在原有4个北京市级品牌专业的基础上,2007年,阿拉伯语被教育部评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被评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品牌特色评选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系(院)两级专业建设的意识和质量意识,对于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优化本科专业学科结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课程建设初见成效。2007年,在对原有已建和在建重点建设课程加大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工作,“英语语言学导论”被评定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为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学校规定各级精品课程在建设期间,课程负责人要负责精品课程的免费开放和内容更新;相关系(院)对本单位精品课程提供帮助和支持,组织系列教改观摩活动,促进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并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本系(院)课程建设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2007年,学校在2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的基础上,5部教材选题被补充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9部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获得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为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维护、更新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督促,同时不断完善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程评比活动,并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学校重点资助了“旅游景观设计”、“思想道德修养”、“就业指导”、“俄语多媒体教学软件—语法篇”4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在2007年北京市高校首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学校获得3项市级奖励。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又新增1名全国优秀教师和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得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1人获得“人才强教——北京市拔尖人才资助计划”资助,11人获得“人才强教——北京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项目”资助,8人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1人获得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1人获得北京市教委“国内访问学者”资助。
为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学校实施了“135人才工程”。3年来,两个学术团队被列入“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3人被授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37人被评为“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获得“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引进人才”项目资助,1人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13人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7人获“北京市国内访问学者”资助。此外,4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两人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
第四,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2007年,学校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1项司法部一般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和科技类科研计划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二)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2007年,学校制定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2010实验室建设规划》,确立了建设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旅游会展实验教学平台和服务贸易实验教学平台共20间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同时新建数字语言实验室7间,同声传译实验室3间,新闻学实验室1间。
第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全面推进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尤其突出的是,法语系05级学生高镇宇和王晓乐合作翻译的《但丁的陷阱》于2007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并依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2007年共资助了83个学生科研项目。
2007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校获得特等奖1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两个数学建模小组荣获北京市二等奖;在“我心中的奥运”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1名学生荣获三等奖;在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中,我校1名学生获得二等奖,4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在2007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上,获得了包括“最佳表现奖”、“最佳提案奖”和“最佳发言奖”在内的3个奖项;在第3届高校模拟商务谈判邀请赛中,获得了“团体优秀奖”,1名学生荣获“优秀谈判手”奖。
(三)质量监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更趋规范
第一,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常规管理严格有序。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重新修订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学业违纪行为认定与处理规定》等管理规章制度,并分专业修订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使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
第二,教学管理队伍不断加强,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学校教务处举办了全院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秘书培训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级教学管理文件及相关规章制度;选派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到有关兄弟高校参观学习或参加相关培训。各教学单位对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也给予高度重视,为教学秘书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少教学管理干部不仅工作负责,而且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在研究与思考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教研室在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邱鸣系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