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和先进性建设 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2008-05-19 04:20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建设学校

承 金 吴 军

王鸿冰,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曾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本专科招生处副处长,国家教委直属机关团委代理书记、书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并进入“211工程”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支撑计划建设的行列。近日,记者就学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问题,走访了该校党委书记王鸿冰。

记者:近五年来,贵校党委紧紧围绕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王鸿冰:近五年来,学校党委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团结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科学定位,确立了强化地学特色、跻身世界一流的办学观;确立了拓宽基础、重视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了培育一流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质量观;确立了把学校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观。

2.学术水平较快提升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学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学科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实力得到增强;科研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学术期刊水平居国内科技期刊前列。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本科生规模基本稳定,研究生规模稳步扩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正式启动;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重视武警后备警官选拔培养基地建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独立学院、网络学院相继成立。

4.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学校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办学经费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后勤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校办企业管理更加规范。

5.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实、加强了党(纪)委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的力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和强化了党委对学生工作的领导责任;进一步推进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统一战线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工作取得新进展,离退休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学校历次重大任务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记者:贵校现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鸿冰:现阶段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开创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事业新局面。

现阶段学校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方向,集中力量,发展高水平特色学科

继续凝练学科方向。认真做好学科定位,主动参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学问题的探索,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继续强化地质、资源、环境和地学工程技术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科规划,促进交叉联合,实现学科整体跨越发展。

大力培育创新团队。以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学问题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拔尖人才为核心,构建和扶持一批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厚实、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争取使其成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创新团队。

着力构筑学科平台。完善各类资源配置,重点改善试验装备;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创建集约型学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学科平台的维护和管理,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使其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

2.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全力培养拔尖人才。改革评估、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人才,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实施“杰青工程”,重点扶持优秀青年教师;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形成若干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对学校发展起骨干作用的学术梯队。

努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大力吸引国内外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来校任教;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与名师进行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优良教风和严谨学风,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实践平台建设,健全师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3.加强整合,服务社会,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强化科技创新精神。形成追求真理、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紧紧追踪国内外科学研究前沿,选准制高点和突破口;增强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成果。

努力争取重大项目。瞄准科学前沿课题,组织精干队伍联合攻关,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立足国土资源领域,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项目;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性地质工作研究,解决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全面提高科技竞争实力。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科技发展,提高学术地位,办好学术刊物,扩大学术影响;设立重大项目预研基金,为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奠定基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4.统筹规模,突出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继续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加快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展多样化办学,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继续办好长城学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推进研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环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构筑学风建设的源头综合治理的框架体系和过程监控、目标评价系统,完善学风建设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培育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

5.科学规范,狠抓落实,提高管理效能

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重点推进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坚决克服“议而不决、决而难行、行而无果”的不良作风;重视岗位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稳步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学校和院(系)的关系,注重层级管理,明确责权利,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和院(系)两个积极性;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定编设岗工作为基础,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

整体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服务于学校发展的高效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规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审计,探索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建立校内资源共享和有偿使用机制;深化后勤管理和校办产业改革。

6.着眼发展,汇聚力量,改善办学条件

大力筹措办学资金。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争取政府机构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争取企业、社会团体、海内外知名人士和广大校友的资助;增强学校“造血”功能。

加快进行基本建设。认真做好校园规划,全面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切实加强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和校园网络等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数字校园”工程,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努力改善办学环境。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精神,扩大与国土资源部门和企业、科研机构及兄弟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综合地学优势,积极承担北京市科技项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着力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贵校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王鸿冰:推动学校事业新发展,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关键在党,责任在班子,重点在落实。为贯彻十七大精神,我校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先进性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1.加强党委和校级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改进决策程序,重视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效率。党委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使其始终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校级领导班子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发展、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班子成员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把方向、谋发展、抓大事,高度重视管理、勤于学习管理、专心投入管理,不断提高掌握政策与把握机遇、领导决策与管理协调、驾驭全局与推进发展、注重交流与加强交往的能力,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2.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干部培训制度,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搭建有利于高层次拔尖人才成长的平台,营造有利于高层次拔尖人才发展的环境。

3.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院(系)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合理设置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特别重视在青年学生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培养积极分子。

5.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师生员工的意愿和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涉及重大决策,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办学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学校和谐;推进依法治校、校务公开;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6.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手段,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完善以师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做好校园文化规划与管理,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校史、校情、校风教育,弘扬光荣传统,引领地学文化,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7.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改革发展的成就促进校园的和谐,以和谐的校园环境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充分发扬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教代会对学校工作的审议监督作用,发挥工会和团学组织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切实关心困难职工和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关注青年教职工成长,使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认真处理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形成校内校外和谐共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包和春]

猜你喜欢
建设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