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灾任务陆续告一段落之际,漫长的灾后心理社会复健的工作,更是重建家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摆在灾区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有关心理辅导的文章中,我们将向您说明灾民心理现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简单技巧,希望本文可以发挥“自助助人”的功能,将地震伤害的冲击程度影响层面减缓到最低点。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在灾难发生之后,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冷漠、麻木、身体不适等。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成为我们目前非常重要的事。以下介绍几种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看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
学龄前(1—5岁)
·吮手指头
·尿床
·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
·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
·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
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
·易怒
·哭诉
·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噩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青春期前(11—14岁)
·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如头痛、莫名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
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青春期(14—18岁)
·身心症状(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神经紧绷
·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或月经困难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
·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二、在帮助别人之际,别忘了照顾您自己
大多数的教师也是这次震灾的受害者,承受着丧失亲友、财产的伤痛,同时身兼受灾者与救难者的双重角色。若教师无法先平复自己情绪,将对学童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您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对幸免于难产生罪恶感。
·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总是生气,对周围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
·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无充分帮助周围的人。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
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巨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他人听。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他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他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三、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
作为教师的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对学前阶段的孩童
此年龄层的儿童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可以做的是:
·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
·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
·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
·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对学龄阶段的孩童
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
·对低年级的学童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
·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
·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
·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划演练。
◇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
此阶段的学生大都以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侪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我们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
·同侪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在此灾难中是正常的。
·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
·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通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四、心理创伤行为检核表
面临此次重大的地震灾害,连成人都遭受了相当大的震撼。我们可以想像,儿童所承受的压力与伤害必定远比大人来的深刻与无助。在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当这些症状或是困扰持续一个月以上时,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介入。记住,到这时一定要与心理专家联系!
(台大921灾后心理复健小组)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