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运芳 臧建成 赵惠芬 冯西博 王恒良
摘要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对来自西藏的132份春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在供试的种质资源中,抗锈性R级的有37份,HR级的有46份,MR级的有36份,MS级的有8份,HS级的有5份;2)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来源于日喀则的春青稞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抗病类型免疫(R)占该区各类型的71.4%。3)4地区春青稞材料中,抗锈类型以免疫(R)、高抗(HR)的种质资源数最多,占62.88%,4个地区的春青稞抗锈强的种质资源数占的比例,按大小依次是日喀则、山南、昌都、拉萨地区。
关键词春青稞;种质资源;抗锈性
中图分类号S 432.21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素以世界屋脊著称于世,这里是我国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农业区。由于地质史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带全,土壤种类繁多,凡此种种,西藏境内各地区具有典型的立体生境特色,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独特而复杂的生境,加上各地区长期的人为选择培育,春青稞种质资源抗锈性发生了变化。本文以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抗锈性进行初步鉴定,并就其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育种目标的制订和抗锈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为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气候背景
试验区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660.4 mm、年均气温8.6℃、最冷月平均气温0.3℃、最热月平均气温15.6℃、有效积温3 025℃、湿润度0.8。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春青稞锈病的发生。据调查,锈病是当地春青稞作物上发病频率最高的一类病害,锈病年发病率维持在15%左右。
1.2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采用春青稞种质资源材料共计132份,均系课题组从西藏各地区(自治区农科所、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昌都地区农科所等单位)搜集而来。2007年3月将供试材料种植于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小区面积3 m(长)×2 m(宽)=6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水平。
1.3病情记载
按照全国规范化标准记载病情。西藏春青稞田间自然发病充分、叶片尚未干枯(多数品种处于灌浆期)时进行抗锈性鉴定,记载每个区试品种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品种的抗病程度,抗病类型分为免疫(R)、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5类。相对抗病指数I=1.00时为免疫;0.80≤I<1.00时为高感;0.6≤I<0.80时为中抗;0.40≤I<0.6时为中感;I<0.40时为高感。相对抗病指数(D值计算公式如下:
I=1-(所测品种病情指数/发病最重品种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春青稞种质资源抗锈性鉴定结果
由表1可见,在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中,存在着免疫(R)、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5级抗锈类型。在供试的132份春青稞种质资源中,免疫(R)有37份,占材料总数28.08%;高抗(HR)有46份占材料总数34.8%;中抗(MR)36份占材料总数27.3%;中感(MS)8份占材料总数6.1%;高感(HS)5份占材料总数3.8%。
2.2地区间青稞种质资源抗锈性分析
由表2可见,供试材料中,来源日喀则地区的材料7份,免疫材料5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71.4%,兼有高抗和中抗。来源昌都地区的春青稞材料11份,无免疫材料,高抗材料8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72.7%,兼有中抗。来源山南地区的春青稞材料8份,免疫材料5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62.5%;兼有高抗、中抗、中感。来源于拉萨的材料106份,免疫材料27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25.5%,高抗材料36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34%,中抗(MR)有31份,占该区各抗锈类型的29.2%,兼有高感和中感。以来源于日喀则地区的免疫材料占各抗锈类型最高,其次是山南地区,拉萨和昌都的春青稞种质资源以免疫和高抗材料各占该区各类型的59.5%、72.7%,其原因可能与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关。
4地区春青稞材料中,抗锈类型以免疫(R)、高抗(HR)的种质资源数最多,占62.88%,4地区的春青稞抗锈强的种质资源数占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是日喀则、山南、昌都、拉萨地区。
3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以日喀则地区的品种明显强于其他地区种质资源,其中:日喀则地区C3384、C3380、C3229、C3355、康马县当地品种(CKM);山南地区错那县当地品种(D1)、山南加查农家种(D3)、浪卡子长芒(D7);拉萨的0328、0712、0923、2646、59、92等37份为免疫类型品种。高抗类型以昌都地区占比例最高,昌都地区的边坝白青稞(B2)、粉地(B3)、尼穷(B4)、康青3号(B6)、里勾(B7)、尼嘎(B9)、麻多(B11)及其他地区的46份为抗锈性较强的材料。其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海拔高、温度低、降雨少、干燥)下病原菌的适存能力有关,也可能与春青稞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形成了对这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关。这些材料可供西藏不同地区青稞生产与育种参考,但具体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本试验仅对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进行了初步鉴定,但是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年度当地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数据和往年相比,未达到5%的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当年大田青稞锈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和往年调查数据相比,也未达到5%的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本文所得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和当地青稞锈病发生的真实情况。结合气候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分析,发现西藏高原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青稞抗锈性品种。同时,可以依据青稞抗锈性的生态地理分布来推测不同地区青稞的抗锈性状况,为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青稞的抗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要更全面地进行深层次、系统的分析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抗锈性状况,包括对各种抗性机理的研究与分析,还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通过西藏春青稞抗锈性的初步鉴定,在种植及选育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布局现有品种,坚决淘汰目前生产上的高感和中感品种,应将各地区的免疫(R)品种加以推广并扩大种植,以减轻锈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
(2)加快新品种审定和支持力度。对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抗锈病表现突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应采取措施加大繁殖系数,扩大示范、试种面积,提速审定,使之尽快用于生产,以解决缺乏抗病品种的突出问题。
(3)抓紧、抓好青稞锈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播种时必须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加强对病情较重区的病情监测和流行预测,做到测报及时、准确。药剂防治要抓好发生期、拔节期及孕穗、抽穗期这3个关键时段,一般春青稞全生育期要防治3~4次。重病区要实行统防统治,减少菌量,控制锈病的流行。在生产中,根据不同情况,与其他抗锈类型的品种搭配种植,可以收到更好的控制锈病的效果,合理安排抗锈品种的种植布局,再加上栽培措施的改进和药剂防治,就能更好地控制锈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