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江苏是一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省份,培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后劲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当前我省在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应突出以下工作: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江苏是中华文化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地域,从历史上来说,曾经孕育了吴越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等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素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称,可以这样说,祖先给江苏大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凭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育了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在这些精神的支撑下,江苏大地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所有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有的已经得到整理和保护,有的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加强对我省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和保护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列入规划。严格按照江苏省的文化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重要的、当前就能用得上的先搞,对今后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先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先上。再次要保持原汁原味。不加大拔高,不移花接木,更不捕风捉影。要摸清地域文化的内涵底蕴和外延所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求推出一批既能真正反映地域文化特质、又得到广大群众普遍认同的文化精品。
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来提高我省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为此,首先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组织力度,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其次要规范和发展各种文化行业协会。大力培育文化中介机构,培养大型文化服务企业,将政府的部分文化职能转移给各文化行业协会和大型文化服务企业,借助市场的力量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改造已有的行业协会,让其逐步与政府部门脱钩;另一方面要针对现实需求,鼓励、指导、帮助组建各种新的文化行业协会,促使其形成长效运行的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面向市场的竞争性文化产业主体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判断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着力解决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在下一轮机构改革中,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大文化管理委员会,对教育、体育之外的文化行业实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其次要着力解决管办不分的问题。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造成文化市场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不便于统一管理。因此,要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凡市场能干的事情,都让位于市场,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性管理职能与企业性经营功能分开。最后要加快改制步伐。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改革改制。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部门和行业,都要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市场规律运转。从搞活微观主体人手,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对报社、杂志社等宣传文化单位,把经营部门与宣传业务部门分开,让经营部门组建成独立的企业,按规范的现代企业模式管理。对出版物的发行和印刷企业、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等,一律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鼓励产权多元化,推行股份制,让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一般性的文艺表演团体原则上也要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改革真正解决文化表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问题。
打造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强势文化、精品文化
江苏是文化大省,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于一般水平,而要努力打造强势文化、精品文化,力争走出国门,影响世界。为此,首先要结合现有资源,以集团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形成以产业集团、文化产业园为载体的文化优势行业和企业集团。江苏的工艺美术制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占全国总值的近1/5,出口居第2位。我们要在巩同和提升这一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比如在市场营销中大力推介大师名人、知名商标和品牌,发挥名人名品效应,大力彰显“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苏州刺绣”、“无锡泥人”、“扬州漆器”等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传统的工艺美术提卡当升级、扩大影响。其次要注重引进外来资本,借力发展。在这方面,苏州昆剧院吸引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加快融入市场的做法值得借答。最后还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文化产业,广泛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改造和提高传统文化产业,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使传统的文化生产彻底摆脱手工作坊式的经营状态,走上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