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祥
教育的宗旨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自主、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力,因为学力是学生发展的要旨.学生学力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和能力及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学力是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更是人持续发展的表征.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力发展的载体,学力发展型课堂必然具有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点.(1)自主性.即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主动的,学习活动的指向是明确的,学习活动的结果是自我内化的.(2)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始于预设止于生成.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所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间的实质性联系.(3)开放性.课堂教学内容既有基础性,又有发展性,老师既有面向全体的统一性,又有面向个体的差异性,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既有敛聚性,又有发散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既有多向的交互性,又有充分的独立探究性.(4)发展性.发展,是有效课堂的价值追求,它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它是课堂自主、生成和开放的最终归宿.我们要努力创建这样的学科课堂.
一、 确立促进学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原有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着重化学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与个性差异;重视学科解题技能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化学活动、情感体验及合作交流.也就是过分着重了化学自身的学科性而相对忽视了化学学习中人的发展性.我们应在发展学力的总目标指引下,针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学习新课的基础,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以突出化学素养,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 整合开放的、生成的、发展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只是指新授的知识,而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整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所以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对某个概念的分析,某个例题的讲解,某个材料的选择等,都应融入自己的思路、见解和思维方法.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作精细加工和提炼,力求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抽象的思维方法、复杂的解题思路浅显化、具体化、简单化,使呆板的材料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索的热情,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使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能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三、 在“自学·议论·引导”中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情境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主、自由地独立思考.议论,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师生间、同学间围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由、充分地交流个体信息,碰撞思维,互助合作,同化、吸收,促进学力发展.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地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自主又合作,既自由又有序.自学、议论、引导三个基本环节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教学过程.
四、 创设发展性课堂学习的良好状态,使学生自主地生成、积极地创造
发展性课堂学习的良好状态应显现以下外在特征:和谐、温馨、深刻、扎实.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课堂学习状态呢?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素养,要高瞻远瞩,驾轻就熟,开合自如,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其次,教师要有创造精神.发展性课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创造精神,开放而有创意的化学课堂是培养创新型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石.第三,教师要真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问题,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之为教,就是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无情”到“有情”的过程,也就是在动态生成中形成学力的过程.第四,构建有效互动的氛围.在发展型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互动.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充满激情地共同经历、领悟和总结,用智慧创造一种生动的求知氛围,而且不断地通过活动把学生和自己推向新的创造性的方向,从而享受学力提升、共同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