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本余 李东建
摘要:以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形态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模型。结果表明:反映身体形态的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小腿加足高和小腿长的权重最大,克托莱指数和下肢长次之,髂前上棘宽的权重最小,反映下肢围度的大腿围和小腿围居中;形态模型提示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具有下肢较长、大腿和小腿的围度相对较粗,身体充实度适中,髋部较窄的形态特点。另外,根据各指标权重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和选材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蹦床;高水平运动员;权重模型;身体形态模型;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838.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77-03
蹦床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其主要运动形式为连续完成10个空翻或空翻加转体动作,因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具有非常高的专项性特征。研究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专项的形态规律,能够为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蹦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理论支持。鉴于此,本文从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及均值模型三个围度构建了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形态模型,并依此建立了身体形态的评价标准,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作为数据采集及研究对象,共计52人,其中男子29人,女子23人(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运动员形态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
1.2.2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具有丰富训练经验的教练员、体育院校和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教授的访谈,拟订出关于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初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
1.2.3实验法对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测试。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各指标赋予了不同的权重。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指标的筛选
2.1.1文献研究筛选通过查阅有关难美项群关于运动员形态特征的文章,特别是蹦床运动形态训练和相关规律的研究,尽可能地全面的提出形态指标(表2)。
2.1.2专家调查筛选将初选指标进行专家问卷设计,请从事蹦床运动训练或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按“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排列。在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时按“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比较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计算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将每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大于或等于4的指标挑选出来,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作为测试指标(见表3)。
2.1.3统计筛选将测试获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原始数据库。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运动员形态指标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出各类指标因子分析的结果(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身体成分、肢体长度和肢体宽度三个因子能够很好的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其中身体成分和肢体长度因子的贡献率较大,是分析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特征的主要方面。男子身体成分的代表性指标是克托莱指数和大腿围,女子是克托莱指数和小腿围;男子肢体长度的代表指标是小腿长和下肢长,女子是小腿加足高和小腿长;肢体宽度的代表指标男女都是髂前上棘宽。综合男女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可以得出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指标模型,即克托莱指数、小腿围、大腿围、小腿长、下肢长、小腿加足高及髂前上棘宽等7项指标组成了身体形态指标模型。
2.2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权重模型
2.2.1确定形态指标权重的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求出相关指标的相关矩阵、样本适当性度量的KMO值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共同度、总的方差解释及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然后按照下列公式进行操作,再对Ti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2.2.2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根据确定形态指标权重的方法,建立了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模型(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腿加足高和小腿长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克托莱指数、下肢长、大腿围、小腿围,以髂前上棘宽的权重最小。
图1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各指标权重2.3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模型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指标均值模型构建的指标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就构成了形态指标的均值模型。将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和均值模型组合到一起就构成了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形态模型(表5)。
由表5可知,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具有下肢较长、大腿和小腿的围度相对较粗,身体充实度适中,髋部较窄身体形态特征。从均值模型值的特征来看,反映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权重也是比较合理的。
2.4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标准形态模型的建立只是为诊断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提供了依据,如果要进一步评价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就必须建立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评价体系。鉴于此,运用数理统计中百分位数的方法,建立了身体形态单项和综合指标的评价标准。
2.4.1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单项指标评价标准的建立首先要确定全样本各典型指标的百分位数,如P10、P25、P75、P90;其次对各百分位点赋值,如P10以下=1分、P10~P25=2分、P25~P75=3分、P75~P90=4分、P90以上=5分,以建立各典型指标的单项评分表;最后将各单项评分表汇总得出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表6、表7)。
2.4.2综合指标的评价标准
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只能反映运动员某一形态方面的优劣,而不能反映运动员形态的整体特征。因此,为了评价运动员整体形态特征,有必要建立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综合指标评价标准。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标准的方法是:首先将运动员各测试指标按照身体形态单项评价标准转化为等级分数;其次将各形态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然后相加即为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综合得分;最后,按照百分位数的界定方法制定出身体形态综合评价的等级标准(表8)。
表6、表7和表8构成了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标准,该标准为科学地评价运动员的形态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提供了目标模型。另外,该评价标准对于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选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结论与建议
1) 通过因子分析,把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形态分为三个因子,即身体成分因子、肢体长度因子和肢体宽度因子。身体成分和肢体长度的贡献率较大,是分析运动员形态特征的主要方面。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小腿围、大腿围、小腿长、下肢长、小腿加足高及髂前上棘宽等构成了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指标模型。
2) 在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形态结构模型中,小腿加足高和小腿长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克托莱指数、下肢长、大腿围、小腿围,以髂前上棘宽的权重最小。
3)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表现出下肢较长、大腿和小腿的围度相对较粗,身体充实度适中,髋部较窄的形态特点。
4) 建立的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体系,对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和科学的选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刑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3] 祈国鹰,张路,黄凤娟,等.体育统计应用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延丽,赵艳成,姜宝华,等.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97-196.
[5] 鲍海涛.蹦床起跳动作力学分析及方法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7):35-36.
[6] 陈峰.男子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控措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3):403-4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