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2008-03-13 02:47王文成孟昭莉田爱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现状

王文成 孟昭莉 田爱华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具有标志性价值的重要工作。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各层面问题并提出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构建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78-0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在“九五”教学改革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的旨在提高高等学校本科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建设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具有标志性价值的重要工作。从2003-2007年,教育部每年评审一次、连续评审5年,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 500门,几年来一批批高质量、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其本身的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整体提升了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锻炼的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到目前为止,通过教育部审批后成为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有5门,各省及学校相应建设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数量若干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基层申报学校要目标明确先行建设,那么,如何合理高效建设体育精品课程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登录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和十余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全面分析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当前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各层面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有所裨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登录CNKI中知网、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检索、查阅与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已经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含5门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公示的材料和其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着重从前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出发,分析课题研究现状并讨论相应问题。

2结果与分析

通过检索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公示数据,得到数据表1。

2.1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2.1.1体育精品课建设现状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上数据资料表明从2003始至今年,教育部每年评审一次,到目前为止连续评审了4年,除第一年评审通过了151门外,最近3年保持在300门左右,尤其是2006年度上网公示课程达到了360门,在4年中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 108门,到2007年还有392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余量,从这些数据可知在国家级精品课建设第一阶段(2003-2007)即将结束之际,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称号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仅有5门,说明我国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相对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数量偏低;由表1可知从2003年起至2005年申报的课程名为大学体育,申报学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按时间排序),到2006年东北大学申报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大学体育课——滑冰课,为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拓展了空间、注入新的思想。从这5门国家体育精品课程申报学校来看基本上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211工程、985项目建设重点大学,没有其他层次的院校而且地域分布并不均衡。

通过进一步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和国内各高校教育网站,以及通过参加大型的相关会议来收集最新的高校教改研究动态,发现有关我国高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很少,可以供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少,存在新形势下的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相应理论研究的缺失现象。

体育课程是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作为学校必须开设的国家课程之一,是世界各国学校少有的几门从小学、中学至大学,都被列为必修课程的文化基础学科。与具有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大学英语共同属于高校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公共必修课,据此,笔者将关于这三门公共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作了简单的横、纵向对比,结果表明同样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大学英语和“两课”精品课程建设每年所占比例均高于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尤其在2006年增加幅度较大,大学体育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

2.1.2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存在问题通过登陆各高校网站可知很多省市高校都在大张旗鼓的投入人力物力建设体育精品课,出现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正是由于新形势下的理论研究的缺失导致了认识的局限,也决定了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现实操作中的低效,各基层申报学校对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不利,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的课程太少,面对这种情况不由得引起那些关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专家与学者深入思考。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当前形势下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相应理论研究薄弱,造成应用推广的后劲不足,使得各单位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认识不足。其次是各高校没有将体育精品课建设与其它学科精品课建设等同对待,投入人力、物力和经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申报体育类课程基层单位只有从根本上辨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相关要素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标准,才能走出困境,才能围绕着国家精品课程这个永恒不变核心内涵去建设具有各自的课程体系和独具特色的高品质大学体育精品课程。

2.2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检索、查阅已审批通过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寻找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2.2.1教学队伍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公示资料表明5位大学体育精品课程负责人均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资深教授,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历层次提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组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有2单位;都建立了一支学缘广泛,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结合紧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东北大学不但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来提升教师学历水平而且引进速滑专项运动员进入教师队伍提升滑冰课专项运动技术教学能力,鼓励相关教师参加国内外竞赛工作。可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可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2.2教学内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评估体系中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针对大学体育课程可以从以下6个基本要素来把握。

2.2.2.1课程的目的服务于大学培养人这一宗旨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学体育课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大学体育基本都上是以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体育活动能力和科学健身方法,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东北大学的课程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精品课程,充实滑冰运动的群众基础,在全国掀起滑冰、轮滑运动的热潮,以促进我国滑冰运动的发展。

2.2.2.2课程的理念教育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决定一门课程具体的思想体系和知识结构,决定一门课程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理念;东北大学则把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上,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格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掌握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可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高学体育课程的共同理念。

2.2.2.3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课程的核心,不同的知识体系会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开发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大学体育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拓展;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已逐步形成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其体育课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本科全过程,并已拓展到研究生(选修课),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围绕体育基础课、体育专项课及体疗课和保健理论课主线,开设五十余个运动项目,是全国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学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课程由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体育课外锻炼、北航体育合格标准和体育奖励学分组成,实行体育学分管理,体育学分与学生的保研、三好、评优和班级的评优挂钩;东北大学将花样滑冰和冰球运动引进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丰富了滑冰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特色,打破传统观念,创建了具有特色的“以滑冰课教学为主,轮滑课教学为辅,双语教学为先导,其它项目为支撑”的体育教学新格局。

2.2.2.4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甚至包括教学的组织方式。清华大学体育课程已经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科学和实效的运作模式,在体系、内容和方法上追求改革和创新,使体育教学质量保持在高水平上;东北大学在滑冰课的建设中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分班教学与整体教学有机结合,多个班级在一个场地进行教学,使集合讲解与组织练习统一进行,每块场地同时进行上课的学生400人左右,可以说上课学生规模大,景象非常壮观体现了地域性、传统性的教学理念,课程负责人率先在滑冰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并自编了体育双语教学手册,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滑冰课、轮滑课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体育运动的感召力为出发点,强调满足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动机之源。强调贯穿生命历程的终身适应性体育教育,涵盖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2.2.2.5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手段,包括教材、课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场地、器材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资源等。各高校大多使用国家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场地教学环境先进,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等都能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但在网络教学开发上普遍有所欠缺。体育教学培养目标要求体育教学基本上是理论课时较少而实践课时间较多,但需要学生掌握的与课程相关的体育科学基础理论却并不少,笔者认为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投入较多时间与精力编制多媒体教材和创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由授课教师设计平台框架系统,组织丰富的素材库,构建大学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配合课上教学实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借助摄录系统拍摄学生练习动作并上网发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课程的相关信息,浏览并下载教学资源,开展网上答疑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下了解课程相关知识,强化体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另外增加精品课程网站的课程论坛,建设课程的讨论区,促进形成互助学习社区,教师和学生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协作,激发课程资源使用者自发形成互助学习社区,笔者认为这将会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程教学与指导的发展趋势。

2.2.2.6任何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依靠由每一讲课所构成的教学过程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换句话说,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通过每一讲精品课的建设来体现,离开实际存在的精品课,那么精品课程就名不副实。教师是教学中最具活力要素,是将其他课程要素联系起来的中枢,是如何使每讲课都成为精品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成果是一个非常关键所在。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付出心血,反复琢磨怎么讲学生最容易理解,哪些地方学生最容易犯错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体育课的教学特点需要课上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在教学中首先要喜欢学生,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教师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己对技术动作体育科学规律的认识精心组织教案,先把课教好了,再激励学生好好练习,逐步掌握,教学效果迅速提高。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体育历经了多年体育教学改革后,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进程的推进,已经建设成功的这些高质量、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其本身开放的建设资源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申报单位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精品课程评估平台有10个省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各省都有各具特色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在上述各个方面与国家精品课程相比略有差距,但是不难看出在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中教学队伍建设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是关键。计划申报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的单位应全面分析自身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齐心协力争取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抓住时机登上这个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大舞台,为我国高校体育建设出更多的高质量大学体育精品课程。

3结论与建议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相对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数量偏低、地域分布不均衡,有关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很少,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能够组织专家学者从事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相关课题理论研讨,给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可实施的指导建议;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牵涉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队伍建设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是关键。已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单位在这些方面各有千秋,通过其本身开放的建设资源辐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其他申报单位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但在网络教学开发上普遍有所欠缺,借助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将会是未来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与指导的发展趋势;体育工作者要加强精品课理论研究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争取学校支持,加大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制定体育精品课量化考核标准,同时在政策和保障上予以扶持,加快体育精品课的建设步伐;申报体育类精品课程的基层单位应该从根本上辨析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要素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标准,围绕着国家精品课程这个永恒不变核心内涵去建设更多的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大学体育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教育部,2004年2月10日.

[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教高[2003]1号).

[3] 冯婉玲,等.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与制度保障[J].中国大学教育,2006(8).

[4] 袁德宁.精品课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

[5] 王绵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5).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现状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