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审生意 意在笔先

2008-02-09 08:47闫久贵王天宝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3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立意审题

闫久贵 王天宝

【摘 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取材料的关键语句,从“文眼”入手;(2)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3)揣摩作者的爱憎倾向,从情感入手;(4)明辨材料间的同异联系,从关系入手;(5)剖析材料的多个角度,从最佳入手。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文章的要点就在于“识”与“才”。“识”表现在“认题”之真,“才”表现在“肖题”之尽。用现在的话说,“认题”就是要透彻地理解题目,把题目真正的内涵要求充分发挥圆满。“肖题”就是文章符合题目要求,不要说到题外的话。无“识”难免会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不得要领;无“才”难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备尝“离题”之痛。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面对新材料作文,如何审读材料、正确立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取材料的关键语句,从“文眼”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在审读材料时要善于抓住材料中这些关键句子或词语。关键句子或词语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理解把握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显露,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如:

材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审题分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抓住“其人自护其短”来思考,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其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二、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审题分析: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

(2)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因为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精神。

(3)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因为它忘乎所以、自不量力,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由以上分析可见材料内容中某一角度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从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

三、揣摩作者的爱憎倾向,从情感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审题分析:材料中的“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感情倾向十分明显: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而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了题意。

四、明辨材料间的同异联系,从关系入手

有时候,命题由多则材料内容组成,材料一多,材料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地深入分析,抓住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

【求同法】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

材料一: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材料二: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审题分析: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糖衣炮弹等。

【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材料一: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材料二: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五、剖析材料的多个角度,从最佳入手

这样的材料中有多个人物,或其他角度,审题时可以从一个角度来提观点,这样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材料: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1)从材料整体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2)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事无绝对”;(3)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4)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小看他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立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说“立意”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